大隐隐于市 高手在民间
——刘晓光先生个人收藏展巡礼
承德 钱宝林
冬阳和煦,年味渐浓,承德街头一派祥和气氛。
1月26日,由承德博物馆、承德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藏遗珍》刘晓光先生个人收藏展在承德博物馆临展厅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10时,由于疫情控制,来自市内文化知识和收藏界的近200位人士及市民参加了一个简短祥和欢快的开幕仪式。
开幕式由剧作家肖绍权主持
刘晓光先生在致辞中说:是承德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是热河的热水滋润了我,是承德的诸多父老乡亲帮助了我。也才有了今日我的一些藏品走向这庄严殿堂的机会。所以,诸多的感谢,都在我的心里和这些藏品上面。
市文联秘书长刘福云宣读市文联贺信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卢久友在贺词中赞扬了刘晓光先生的收藏精神。他说: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中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这种草根式的民间收藏是非常接地气的,我们支持和帮助那些痴迷收藏的人,也感谢承德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第一个接纳来自民间收藏家的藏品。
承德博物馆孙继新馆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刘晓光先生出生在收藏世家,久居热河老街,三代民藏,文脉传承。收留岁月,回望青葱。收藏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收藏,收的是情怀,藏的是历史。
开幕式现场
市收藏家协会部分领导石宏伟(左一)、杜江(左三)、卢久友(左四)与刘晓光先生合影。
开幕仪式后,人们依次步入展厅观看展览。面对一件件藏品,闪烁着古老而文明的光泽,参观者为刘晓光先生的多样藏品发出啧啧称赞。
北魏 佛头(石雕)
民俗藏品局部
宋 官窑渣斗(前中)和南宋 龙泉窑琮式瓶(后右)
据刘晓光先生介绍,这次在承德博物馆展出的个人藏品,是从几千件历年收藏的藏品中精心遴选的,展出的藏品共计184件套,是按照纪年顺序排列的,基本代表了自己的所有藏品。
辽 黄釉突雕狮戏纹执壶
辽 三彩虎型枕
清乾隆 冬青釉绳纹尊 底款 大清乾隆年
清嘉庆 粉彩绘百花不露地描金寿桃钮盖罐 底款金彩书 大清嘉庆年制
清 雍正 珐琅彩锦鸡诗文瓶 底款 雍正年制
在藏品现场,刘晓光先生,讲了这个口沿有伤、高14.5厘米的诗文瓶收藏故事。这是件祖传的东西,“文革”抄家时,这个瓶落到柜子底下,躲过一劫,但发现瓶口已经有伤了,我们没有丢弃它,而且一直把它保存至今。
谈起自己的每一件藏品,刘晓光先生都如数家珍
京剧名家尚小云画作
在藏家自述中,刘晓光先生写到:清代道光年,其先祖从山东迁徙至热河街,由此,在这方水土开枝散叶瓜瓞绵绵概约一百八十年矣。
迁居热河后,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以诗书齐家,以经商营生,往来亲故亦多乡绅名贤。据父亲讲:我爷爷好古,家中古玩书画颇丰,北京“老客”(古玩商)也常到柜上淘些“玩意儿”。我的父亲好诗擅文,博闻强记,谈古论今,更酷爱书画、碑帖、皮影收藏,为我市评书艺术家杨志民先生亲传大弟子。我的少年青年时代,就是伴随着父亲的书香、墨香和历史评书故事成长起来的,对书画古董的启蒙也始于那个时期。
梁思成先生手书
改革开放后,家国中兴,文化需求日盛,古玩艺术品收藏风起云涌,刘晓光开始步入这一领域,凭借基因的传承,冥冥之中,一股强风在吹送着他,成为勇敢向前的动力,真是应了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皇城根文化;山庄外庙文化;祖上的文化遗存;亲戚故交的老宅旧物给刘晓光的收藏之路带来了无穷的思想启迪和视野拓展。苦心求索,犹日孜孜,一路走来,虽已白发满头,仍踌躇满志。
刘晓光先生在他的新作《鹤龄山房》为参观者签名
花甲之年的刘晓光为人诚恳和善,助人时尽其所能,在承德收藏界和外地藏友中颇有人缘。他现在担任着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的职务,社交任务也很多,而且都是公益性的,但他从不计较,总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职责内的事务。
书法家崔和平将“世之所宝 识者宜珍”在开幕式现场赠予刘晓光先生
画家刘长民将一幅“混元灵通”赠予晓光,希望他拓展自己的空间世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家步九江先生参观完收藏展后,在现场完成了参观刘晓光珍藏展有感一诗;
珍藏藏珍刚知晓,
匠心独具才储宝。
文物品位在奇缺,
早该宣传和狂炒!
承德媒体正在现场制作刘晓光先生的专题节目
刘晓光先生个人收藏展邀请函
据悉,刘晓光先生的个人收藏展期,计划在今年的五一后结束。希望有机会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承德博物馆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