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券海扬帆
保定 王建池
每每拜读“情寄券研网”征文,篇篇用心写就的文章吸引着我凝神浏览,思绪千缕……。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券友们与网站同呼吸、共命运的脉动。大家在给网站这棵大树浇水、施肥、修剪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她带给广大券友们的绿荫。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券友们对网站编委会、编辑部管理与服务网站所有付出给予的褒奖与肯定。
字里行间,我还感受到了券友们对我这个网站牵头人的关心、爱戴与鞭策。说心里话,在券研网这艘大船的航行中,我同样也是一名划桨者。
与大家一样,我既是网站的奉献者,亦是网站的受益者。不同的是我站在了一个更方便与每一位券友沟通的特殊位置,能及时集中广大券友的智慧和能量,与网站管委会、编辑部成员一起及时研究决策,使网站这艘大船能沿着正确的航向不断扬帆。
不会忘记,当年筹建网站伊始,是姚金文、康立群等全国、河北省券藏组织领导和保定市券协集体及时给予大力支持,从而确定了“以收藏研究为方向,以和谐健康为本质”的办站原则,明确了“服务门券收藏,荟萃藏券经典、展示藏研成果”的办站宗旨,使网站坚持服务券藏界,传播正能量。
不会忘记,是以张景生、钱宝林、张占芝为代表的近千人的撰稿人队伍,坚持藏研创新,笔耕不辍,已在主页发表19990多篇文章、论坛发主贴22550多条,使网站内容保持了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吸引着全国门券爱好者参与其中。
不会忘记,是彭森、刘向东、熊斌、吴士育等百余位藏家不断慷慨解囊,先后为网站捐赠人民币45935元,门券39754枚,邮资封2425个,解决了网站开展活动急需的印刷、邮寄纪念品费用和馈赠作者的门券,使网站各项活动开展的更具激励性与情趣性。
不会忘记,是胡保平、陈明新、张友仁等诸多智友情系券研,倾心谋划,不吝指点,使网站不断推出的“电脑制作门券展集”、“雨人访谈”、“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文稿式券集”等创新专栏成为门券收藏界的经典。
不会忘记,由耄耋老者郭林生、花甲之年代表王继平、知天命代表张文革、年轻一族戴杰等老中青“义工”组成的网站编辑队伍,既要带头撰写文章,又要把“总编”安排的稿件编辑上传,一年365天,头脑中时刻要绷着“编辑”这根弦。如果您没在这个圈子中实践,还真不好说出他们个中的苦辣酸甜。
不会忘记,是刘铭元、马明言、张宝贵等几十位系列专栏作者遴选“券说”角度,创新表达形式,信守撰稿诺言,不断捧上各自独具特色的门券文化大餐。“刘老说券”、“赏国宝、说门券”、“门券上的镇馆之宝”、“佳券赏析”、“述育藏票”……,每一个专栏都凝结着专栏作者的智慧,每年不断推陈出新的系列专栏组成了网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样不会忘记,是中藏协票证委门券部和“全国第二十届券展组委会”把“优秀收藏组织”的奖牌颁发给券研网这个群体,这既是对我们十六年来积极开展活动的肯定、也同样激励着我们乘风破浪,驶向明天。
同样不会忘记,是以山西省券协、承德市券专委和北京门票沙龙等“团结协作友好单位”的集体参与和支持,杨帆、都兴水等不宾之士随时为网站指点,崔艳红、赵义方等“啄木鸟”时时不厌其烦的“清洁”页面,使得网站始终保持那份甜蜜和纯洁。还有,还有……,心存的感激、真挚的情感,一篇拙文是无法完全表达的,一篇网页同样没法表达完全。尽管文章中提到了部分券友姓名,但实际的结果肯定是挂一漏万。在此恳请各位奉献者多多理解,也期望诸位藏家多多海涵!
网站的成就、券友们的收获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我们一切受益于门券收藏研究网的读者都不会忘记。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结下的“券情”“网谊”,让我们认真总结陪伴券研网共同走过的十六年开启新的征程。让我们升华十六年来“触网”的经历、收获和经验,使券研网这艘大船扬帆启航,再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