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敲响景点闱阁的钟绳
江西南昌 孙火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学子的励志,也是本人从学生时代就立下的座右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本人回顾,家藏书卷虽过万,但过目的不足一半,倒是走过万里路,集万种门券让我回味无穷,步行、出差、与会、随驾、旅游…从攀登三山五岳直奔唐古拉山雅鲁藏布江,从江西红色景点的感恩缅怀到在天安门城楼上极目眺望,从天涯海角桂林山水到长白天池草原牧场,从图们江鸭绿江到黄河长江珠江…能走尽走,举足畅游,愜意无比,豪情满怀。兴趣最浓郁的莫过通过索取翻淘门券和盖旅游纪念戳,垒罗景点简介,加深了对当地景点与纪念馆博物馆的了解欣赏和游识厚积,这里就“门券,敲响围阁的钟绳”为题,谈谈个人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文革时期红色景点参观纪念戳的记忆
1966年下半年,步行串联在全国兴起,年方十七岁风华正茂的我,怀揣妈妈借来的五元钱,穿着两条单裤加入了浩荡的步行串联的队伍,从人民军队的摇篮一一南昌出发,扒车到长沙,参观了毛主席青年时期的革命旧址。后又从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一韶山出发,步行走到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一一安源,延着秋收起义部队走过的路线赶往井冈山,期待传闻中周恩来总理将于“十二.九”运动纪念日会来井冈山接见学生(实际讹传)。我们住竹棚,睡稻草,硬是靠着每天两个黑馒头和两根萝卜干的热量,坚持三天参观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旧址,听老红军说,40年前,红军的战斗生活比你们还苦。由于人满为患,在管理人员的督促下我们下山疏散,不甘心的我们又结伴从井冈山哨口步行到吉安、兴国、瑞金、闽西寻找红军的足迹,参观完当地红色苏区景点后,一路北上赶到上海、嘉兴参观党的一大旧址。记得在上海,就住在闸北鲁迅纪念馆附近,竭拜了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沒几天,流行脑膜炎,学生步行串联才惺惺结束。算算除去中途坐过三趟火车(南昌→长沙,鹰潭→上海来回),估计步行路程达5000华里,参观红色景点达60余处。当时南昌、韶山、安源、井冈山、瑞金、闽西、上海等红色景点没有印制参观门券,只设置参观纪念戳供参观者加盖,盖在随身所带的任何纸品上,毛主席著作是主要载体,盖完纪念戳后,便在戳的下位写上参观时间以铭记。应该说,这就是当时红色旅游热的开端之时。
现在分类整理当时的参观纪念戳和油印简介及路线图估算统计,加上后来补藏的其他漏有参观纪念戳,至今我己收藏全国五大红色圣地和党史军史革命史红色参观纪念戳己近500种上千件。这便是我接受红色熏陶,传承红色文化,组集参展的基因,也是目前我与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频繁交往和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的知识积淀。参观纪念戳在当地未设制门券的条件下,就是“到此一游”的见证,完全符合门券是“进门的凭证,出门的纪念”的属性。这就是我敲响门券围阁的第一根红色文化钟绳。这里展示一角,供大家鉴赏。
后文接着请看:
二、江西红色景点早期参观门券的赏析
三、门券是联系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的纽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