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91 Ⅵ-19象棋)
崔艳红
首先让您猜个谜语吧:会吃没有嘴,会走没有腿,过河没有水,胜了不骄傲,败了不气馁(打一个游戏名称)。您猜对了,就是“象棋”。
在公园里、小区花园、街头巷尾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大爷们在下象棋。虽然下棋的主人公只有两位,在旁边支招的可就多了去喽。“跳马”、“拱卒”、“将”的声音起伏不断,有时还会因为一个臭招,致使棋局落败,落个“臭棋篓子”的雅号。因为下象棋省事,携带便捷,场地随意,所以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空闲的时候,在街头巷尾摆上几局,围观者众多,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象棋中的“象”相传是舜的弟弟,他喜欢打打杀杀,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来模拟战争的游戏,因为他是发明者,很自然也把这种游戏叫做“象棋”。到了秦末汉初年间,韩信把象棋进行了改良,有了楚河汉界、王不见王的规则,依然还叫作“象棋”。然后随着后世人的不断修正,一直到了宋朝,把红棋原来的“卒”改为“兵”、黑棋的“仕”改为“士”,“相”改为“象”,象棋的样子基本完善。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经典产物,艺术价值泛属于整个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一个分枝,它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运动。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08年6月7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棋的基本规则用顺口溜来形容它:“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象棋作为模拟古代战争的智力游戏,每一局都在咫尺棋盘上演绎着金戈铁马、兵戎相见。棋盘上的车、马、炮、兵就是古代的战车、战马、火炮,演绎着战乱纷扬,烽火狼烟四起的战争。棋手们既有谋略主旨,又有战术手段,通过不断的对抗过程,变换着技战术手段进行厮杀,以获得胜利为最终目的。相比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象棋与古代军事有着最为直接的内在联系,其战略思想和战术特征都会在这个棋盘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当年北京就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象棋比赛一一全国象棋锦标赛。有30人代表不同省份参赛,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以后,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如今,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已有亚洲和世界组织,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每逢单数年时,世界象棋联合会举办个人赛,逢双数年时,亚洲象棋联合会举办团体赛,古老的东方游戏走向了世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种业余少年儿童棋类辅导班比比皆是。我儿子6岁开始接触象棋,当时在少年宫和他学棋的孩子都是小学二年级以上的。为了不落后,更是让孩子对学习象棋的兴趣不断上升,特意请了老师在家授课,致使孩子在成绩上突飞猛进,曾取得了北京市学前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因为学业只得忍痛割爱,目前作为业余爱好还是蛮不错的。前年我爱人出门旅游,购买了一副胡杨木的棋子,准备看看孙子有没有学棋的兴趣。
我儿子曾经扣门到北京棋院的方士进老师麾下,方老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特级大师王天一就是方老师的得意门生。王天一可谓是象棋天才,他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4年—2017年之间,他始终排名中国象棋职业棋手等级分第一。还有一位运动健将王昊,他在2016年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上勇夺“棋王”称号,并在2017年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总决赛的赛场上,加冕“棋王”称号。我儿子在少年宫学棋时,一直和王昊在一起学棋。现在我们还和儿子的象棋启蒙老师有联系。每当老师提起他的弟子们,喜爱心情难以言表。
(方士进老师的弟子们为他过生日,后排最高者为王天一,王天一左边是王昊)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汇同教育部联合发文,鼓励在学校开展包括象棋在内的三项棋类活动。但是在高考、中考等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作为素质教育的象棋运动并未得到积极的响应好推广。各种外来的体育项目,包括电子游戏产品的快速风靡,都对传文化体育项目的象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国粹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如何传承和发展,象棋开始不得不面临发展的严峻局面。鉴于象棋的局限性,不少人已经转向丢弃,围棋、国际象棋。真心希望我们感觉到传统文化不要丢弃,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相信每一个下棋的人都曾有过这种痛彻深悟的体验: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只因一招不慎,错落一子,局势变急转直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此处处被动、处处防御。
图中人物谢侠逊,象棋运动的开拓者,象棋先象棋是上驱,人称“百岁棋王”。
他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也反映了中国近代象棋史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