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月上柳梢头
秦皇岛 刘振林
收藏这枚《司徒奇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画展》开幕式邀请函(图1、图2)的初衷肯定是因为画面上有柳,因为柳是我的花木收藏专题中的重要子专题。具体是什么时间收藏的记不清了,但肯定是在2020年2月之后,因为在我制作《杨柳依依》这部券集时还没有这枚邀请函。估计得到这枚藏品时比较忙,没有仔细探究就放到临时的臧柜里了,这次寒假整理藏品时才又发现了它,其唯美的画境吸引了我,于是就想一探究竟。从哪里下手呢?要是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就好了!我又端详了一下画面,画面上有一位年轻女子、柳枝和月亮,此时有两句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觉得意境还很贴合。这幅画会不会就叫这个名字呢?等我心存侥幸地把“月上柳梢头”这几个字和邀请函背面的“司徒奇”三个字输到网站的搜索栏里,点了一下“搜索”,屏幕上出现了很多图片,其中居然就有这幅画!而且画的名字就是《月上柳梢头》,令我惊喜得不得了!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顺着往下摸了。
图1 邀请函正面
图2 邀请函背面
经查询得知:司徒奇(1907——1997)先生为岭南画派艺术大师,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的弟子。他早年是学习西洋油画的,因而有着娴熟的写实技巧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其国画以花卉见长,兼擅人物、山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这幅《月上柳梢头》是先生1941年的作品,是其早期作品。该作品为纸本设色,画幅173.5cm×80.5cm。邀请函上的画面和原作画幅比起来有些“掐头去尾”了,对表现仕女的修长身姿和杨柳的秀美飘逸似乎都有些影响。王嘉在《岭南宗风:司徒奇的诗画艺术》一文中评论这幅画:“在人物的造型立意方面,基本上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线造型理念。在色彩的使用上,则是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方式。比如,对画面上的年轻女子的脸部和手臂等肌肤裸露部位的色彩表现,中间的色彩重,边缘的色彩轻,客观上造成一种立体凹凸的效果。”朱万章在《走进司徒奇的艺术世界》一文中说这幅画“为工笔淡彩,用笔细腻,以一种特有的技法刻画出月圆之夜,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画面唯美,仕女旖旎,空气有质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人物的表情及服饰、色彩及环境的渲染,都受到日本画的影响,可以找到很多如竹内栖凤等日本画家的影子。”因为这是一幅人物画,所以学者们的评价比较侧重于人物形象。
学者们的评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但每个人看了作品,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点。欣赏了这幅画,我有两个方面的体会。第一,从这幅画里我体会到了浓浓的柔美情调,其来源有三:一是来自年轻女子曼妙的身姿和略显忧郁的表情;二是来自朦胧的月光,像在画面上罩了一层轻纱;三是来自纤纤柳丝的婀娜多姿。第二,从这幅画里我体会到了别样的春天的风采。画面上的柳枝虽然是背景,但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画面的效果是朦胧的,但柳枝上新发出的柳叶的形象却是逼真的,像一个个音符带着春天的活力在轻柔的柳丝上跳动,注视着它们,比我每年春天对着吐绿的柳枝欣赏新生柳叶的生长还要生动。这是从扎实的写实功夫中,流露出的画家对春天魅力的解读。与阳光明媚,花枝招展的春天比起来,这里的春天优雅含蓄而别有生机。
真是一枚杨柳专题的好藏品,下次修订《杨柳依依》这部券集时一定要把它拓展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