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阳子说申道沪之(三)
上海母亲河的变迁
上海 李金燕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一方的大地、哺育着当地百姓,成为一方文明发展的摇篮。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上海的母亲河是哪一条呢?
太湖古称“震泽”,周回二百多里,两千多年前太湖东进入海有三条江,太湖东注为松江,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后来娄江和东江排水困难,只剩吴淞江了,吴淞江又称苏州河。吴淞江在唐朝时最宽处达20余里,到了宋朝,吴淞江下游淤塞非常严重了,人们曾经利用潮汐海水退潮能够带走河水的淤来疏淤,挖掘来来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就是证明,但是这样的治理无疑于杯水车薪,水患时常发生。
黄浦江又是怎么来的呢?浦是吴语河的意思,多指人工河。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这就是黄浦江的前身,也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明初时,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有了“黄浦夺淞”之说,至此吴淞江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而黄浦江也成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修整后的黄浦江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
这就是上海的母亲河由吴淞江演变成黄浦江的过程,两条母亲河哺育了众多的儿女,在其两岸由于航运便利,也开出了工业文明的繁花朵朵,成为民族工业的集中地区,大规模的纺织、榨油、面粉、机械制造等工厂,知名的厂子有:江南造船厂、华新船厂、闵南船厂、上海火柴厂、天厨味精厂、上海酵母厂、华生电器厂、申新纺织厂、上海水泥厂、美亚丝绸厂、上海面粉厂、上海造币厂、上海啤酒厂等等。
苏州河两岸厂房林立,原材料源源不断的运来,产品拉走,苏州河成为了上海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盛和辉煌,但是产生的废水源源不断的被排放进河里,曾经清澈的母亲河成为了一条满是黑色淤泥的臭水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苏州河畔的传统工业进行了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企业人员大转移,污染大的迁移,不合乎时代发展的关停,对苏州河清淤治理,治理后的苏州河是碧婆荡漾,两岸高楼林立,岸边是绿树成荫,以前的工业有些做为遗产保留了下来,在苏州河岸边的光复西路2690号,原来是上海眼镜一厂的旧址,现在是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展示着这条河的前世今生。
黄浦江滨江两岸45公里岸线于2018年贯通,形成了空间连续、环境优美、品质高端、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不仅设了“跑步道、漫步道和骑行道”,不仅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而且利用拆迁后的原厂房建了多家艺术中心,滨江成为了“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
上海母亲河的变迁史,见证了大上海的发展。
草于202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