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请柬不多见
北京 李俊
2008年3月13日,北京晚报50周年纪念展览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北京晚报编委会为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制作了精美的请柬。
大红色的请柬是一张五折的折页,两面彩色印刷,单页尺寸是150x210毫米,打开后长度有750毫米,可算是一张特殊尺寸的请柬了。请柬的内容也很丰富,除一般请柬必须要有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之外,还展示了毛主席为《北京晚报》题写报头原件的照片,并讲述了毛主席为《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重新题写报头的一段故事:
1964年7月29日,毛主席在给北京日报社社长范瑾的亲笔信中说:
范瑾同志:
北京日报报头不好,应重换过。现写了多张,不知可用否?如不可用,退回重写。如你们认为可用,则在国庆节改换为宜。
敬礼!
毛泽东 七月廿九日
8月28日,范瑾给毛主席写信报告,毛主席为《北京日报》写的报头,准备在国庆日换用,并制作了样子送毛主席阅示。同时请毛主席为《北京晚报》写个报头。
9月25日,毛主席给范瑾寄来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写的报头,并在范瑾8月28日的信上批示:
范瑾同志:
写了一张(注:指新写的《北京晚报》报头),不知可用否?原写北京日报四字中有一二字似写得不好,今又写了一张,供你选择。如觉不妥,还是用原写的。
毛泽东 九月廿五日
10月1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改用毛主席题写的新报头。
请柬还刊出了1958年3月15日创刊和1980年2月15日复刊及2008年元旦《北京晚报》头版的影印件,清晰可见的报纸内容不禁让人唤起当年的记忆,慨叹时代翻天覆地的变迁和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
2008年3月《北京晚报》在首都博物馆办展期间,我正在北京收藏家协会服务,当时协会就在首都博物馆办公,所以我也有幸见证了展览的全过程。有意思的是,展览主办方在现场设立了数码照相和数码印刷系统,可以为当天生日的部分读者制作《北京晚报》的纪念号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虽然我的生日不在这几天,但我还是向主办方表达了一个老读者的愿望,希望得到一份纪念报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就在《北京晚报》50周年纪念的背板前由晚报记者安旭东拍摄了一张照片。而后不久,一张《北京晚报》的号外就送到了我的手中,成为一件难得的纪念品!
一张请柬、一张照片、一版报纸,就成了我收藏过程中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