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娘子关
茅子芳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绵山山麓。说它属山西省,实际上紧挨着河北省界了,在太行山西侧的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其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进入山西的咽喉要路。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关城建在陡峭的绵山山崖半腰。下面是涧壁如削的深谷,桃河环绕,水流湍急。襟山带水,金城汤池。长城依山崖起伏蜿蜒,在冷兵器时代,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说这句话的出处就在此地。
现在的关城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有两座关门。南城门的老城楼已毁于战火。
现在的城楼是后建的,关城之中为居民区,内有关帝庙和真武阁,南门门洞之上,书“京畿藩屏”,城门前是石铺的古车马道。城东门门洞上刻有 “直隶娘子关”五个大字。
“娘子关”这个名字的来历源于两个传说。
一是说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在绵山,人们为她在这里修祠纪念。但凡有艳装妇女经过此前便遭雷雨交加,大发嫉妒,古称妒女,因此关叫“娘子关”,人们称此祠为“妒女祠”。现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一块,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再一个传说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并建关城。
平阳公主是一位女将军,公元617年,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亦招兵买马一起起兵。同年九月,率领精兵万人与李世民会师,十一月一举攻下大兴城(后来的唐长安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大唐王朝,年号武德。公元623年(武德六年)一生征战的平阳公主去世,李渊非常悲痛,用盛大的军礼为女儿举行葬礼。有礼官提出女子下葬,奏乐不合古礼制。李渊说:“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至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何不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平阳公主,把这苇泽关改叫娘子关。
但我查阅了《新唐书》《旧唐书》这些正史中平阳公主列传记载的,只有她起兵帮李渊夺权,她领导的军队称“娘子军”与她的葬礼之事之外,并没有关于“娘子关”的记载。看来她与娘子关之事也是民间传说,不过这个传说得到了民间和官方的认可,所以明嘉靖年间修的“万里长城第九关”被称为“娘子关”。
2002年2月中旬,我由山西返京时去了娘子关,那里还刚刚开发旅游,关城一带还保留着自然状态,民房等还很破旧,城边还有耕地。
总之还可以看出它的历史沧桑感,不过也卖票登城了。
周围的一些景点也开始卖票旅游览。
前些天听朋友说那里已是“旧貌变新颜”,并给我看了他的留影。我一看这哪里是“旧貌变新颜”,整个一个“新貌加新颜”。这哪里还是“边关要塞”呀,就是一个“边塞乐园”。照片中一点也看不出有边关的气氛,完全是一个新造的人工景点。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去时的景色,于是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
这件作品中的景还是娘子关的关城,只是我把视平线压低,让它更加显得高大雄伟,突出边关的壮丽感。下面新修的公路被我去掉,恢复了古代只有关城前那唯一的小路。整个画面给人以边关的险、固、壮、荒之感,让其回到历史中去。
题诗一首:
游娘子关
崖镶关城城接云,巾帼芳名万古存。
木兰未见史书载,平阳统帅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