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几点想法
湖北襄阳市 王斌坤
2021年九月份,我到鄂州参加了全国第20届门券展览会,并参加了理论部的研讨会。会上很多老师发言,谈到了门票集藏的前途问题,深有感触,当时时间有限,有些问题也没有考虑成熟,就没有发言。回来以后,考虑再三,还是想一吐为快,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一,关于门票来源的问题。
任何一门大众性的收藏,都与其来源相关。有源源不断的来源,才容易持久,来源减少或枯竭,就会衰退。寄信和邮件的减少,集邮就衰退;做饭、吸烟不用火柴,集火花就呈现颓势;盛行一时的电话磁卡,随着手机的普及也销声匿迹;送客人上火车的站台票,已偃旗息鼓……现在大家感到门票越来越少,收集也比较困难。自从通知很多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免收门票以后,好多相关景区(点)不收钱也就不用门票,纪念票也没有了,使得门票集藏也有危机感。我认为,主要还是门票集藏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你说是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还在印说明书、导览图,有的还印的很精致,幅面也比较大,比一张门票浪费要大的多。门票一般幅面小。如果设计好了,能包含很多内容,也很有纪念意义。如果能将说明书和门票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好。例如武汉宋庆龄旧居纪念馆,就在说明书里面印一张纪念券,占幅不大,剪下来也可以作为书签,很受欢迎。
武汉宋庆龄旧居纪念馆的说明书右上角印有一枚纪念券,与说明书相得益彰。
有的地方的景点,也印门票,但是票面太简单,完全不动脑筋设计,就印几个文字,完全没有欣赏性,如绍兴的兰亭门票和南昌滕王阁门票。
有的风景区收费的门票,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门票票面主要被广告占据,很不受待见。如峨眉山和庐山美庐的门票,主导的是茶叶广告。
峨眉山、庐山美庐门票,票面主要是茶叶广告
有的景点就做的比较好,精心设计出来的门票,很受欢迎。很多博物馆把馆藏的镇馆之宝或者著名名的文物印在门票上,很好的起到了宣传作用,使人增长知识,让人爱不释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的门票。
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印有馆藏文物的门票
去年纪念建党100周年,各地都举行了各种展览、演出和党史宣传活动,但大多都没有门票,现在想要办门票展览回忆这些活动,就缺乏门票资料。倒是门票收藏界民间自己办的展览,很多印了门票,记录这项有意义的活动,留下历史的印记。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北京公交集团印了两种公交纪念门票,票幅不大,但设计精美、及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门票方面理应有所反应。
庆祝十九大召开北京公交纪念车票
门票收藏组织不能强行规定景区印门票,但可以进行广泛宣传,让大家知道门票能起到的作用。听说北京玉渊潭公园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门票(我还没有搞到),这是用门票宣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好的先例,和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现中国二十四节气一样,应该大加赞赏。同时,还要进行引导,例如举办优秀门票评选,举办门票设计大赛等,扩大门票的影响,使得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点等单位的领导知道门票的宣传作用。
第二,创办有规模、有影响的门票博物馆。
现在很多地方都办博物馆,有的历史街区和景点内办了不少的专题博物馆。能不能办门票专题博物馆?现在有些地方也有个人在办门票的博物馆,但规模和影响都不大,很多因条件限制,举步维艰。在旅游景点办门票博物馆展示门票,介绍门票的历史源革、种类,包含的内涵,让大家从中增长知识。现在很多门票集藏者考虑继承者,担心自己收藏门票的最后去向。他们形容门票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归属。他们有的愿意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东西捐赠出来,为券界留点记忆,为社会做点贡献,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渠道和接收单位。门票博物馆可接受历届全国、各地门券展的获奖作品、好的专题、门券方面的专著,保存资料,以便后来者研究。
第三,听说这次20届门店展以后准备出纪念册,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前面的那么届门票展,都没有系统的出纪念册,现在在找回这些东西就比较困难。如果出了纪念册,就能比较系统完整地保留获奖作品和精品,为以后人研究门券发展的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东北的刘洪利、张占芝两位老师收集整理的东北门券收藏历史资料,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券友参与到此类工作中来。
以上是自己的肤浅看法,有的要短期内实现也不现实,好像是天方夜谭,我相信只要努力,终会如愿。个人意见,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