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怎么来的(78)失落后得到的
刘洪利
前几年我已经彻底不玩烟标了,可是还有记者找上门来,要采访有关烟标收藏的事记。我和她们解释说,现在自己已经不集烟标了,手里只有中华系列。我极力推荐门券收藏,说了很多集门券的好处,但对方一点都听不进去。过了几天报社邀请我去参加座谈会,会上我又提起门券收藏的事。这次正面回答我了,采访烟标收藏是总编下达的任务,暂不考虑别的收藏项目。在对方表情上看烟标是尊贵的追求,而我们门券是不值一提的小儿科,当时我对她们的认知感到很失望。
我是烟标和门券收藏的亲历者,应该有资格对这两个收藏项目品头论足。人们对烟标的认可,都是我们一如既往地打拼出来的。如此看来我们门券收藏者努力的还不够,只知道自己在美好的天地里畅游,而社会还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这两种收藏价值是等同的,而实用价值门券有明显的优势。
座谈会结束后,有位记者送给我一张门券,是我们长春的本地券,不珍贵但我头一次见到。按道理我应该高兴才対,但不知怎么回事,那种失落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什么时候我都忘不了这张门券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