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事游痕:去湖南醴陵(24)
张占芝
出了岳麓书院的后门就进入了岳麓山主景区,爱晚亭就在眼前了。曾在陶然亭公园里见过“爱晚亭”,但模仿者和真尊就是不同,前者只是一种好奇,而后者才是膜拜。在陶然亭公园的爱晚亭也没多少人拍照啊,可这里抢拍一个镜头真不容易。我们先选择拍文保碑,用这种方法缓一下心情,然后再过去“抢”。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到了名亭的跟前,才发现拍摄的角度很多,但哪个地方都有人打扰。
从岳麓山出来我们前往天心阁,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
天心阁的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又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相随,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岳麓山为屏,因而显得更加挺峭、峻美。登上天心阁,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楼阁碧瓦飞檐,朱梁画栋,又大有古香古色,游览观光者总是流连忘返,恣意盘桓。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天心阁所在地辟为“天心公园”。1983年重新复建名阁于明城垣上,主阁3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32副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悠清越。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
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炮洞均加修葺,更显古城嵯峨、面目一新各楼高耸之壮观。在天心公园内还砌有假山、凉亭,盖有阅览室等。
天心阁看完后,孙会长三人下了山坡,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问保安小哥有没有用过的门票,他看我们是两个人就在抽屉里拿出了两张,我说我们是五个人再给我们三张。接过门票时洪利老哥发现与先给的颜色不同,我又贪婪地向人家讨,看对方的动作是把抽屉里剩余的门票都拿出来了,然后把双手一摊,意思是彻底没有了。奇怪的是他至始至终没说一句话,表情也没什么变化,就是个有求必应,出门在外遇到这样的好心人也够幸运了。虽然门票数量不是太多,也够我们老哥几个乐呵一阵了。
我们计划一天走两座城市,长沙的时间有些超了,必须抓紧往长沙南站赶,留给洙洲的时间很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