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别致的金塔
张厚培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云南许多村寨都兴建了傣族广姆(佛塔),其中要以瑞丽姐勒广姆最负盛名。姐勒金塔,傣语称“广母贺卯”,是瑞丽最古老的佛教建筑,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姐勒金塔是在2500年前,勐卯国国王召武定执政时建造的,由17座塔组成的群塔,塔身贴满金色磁砖,故称金塔。姐勒金塔主塔高39.5米,除主塔外,四周还有16个小塔宛如群星烘月,非常壮观。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长方青石组成,中层为正八棱形,塔身呈圆维体,顶尖置有铜冠,系有近百个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整个金光闪闪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树群之中,显示出傣族工匠独特的造型风格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傣族工匠在数百年前的建筑构思与艺术成就。
相传,很久以前,每当月明星疏之夜,在金塔地基处,地就发出光芒,极为奇丽,令世人大为惊恐。掘出一看,方知是佛祖遗留的舍利,于是众佛教徒集资在掘出遗骨的地方建造一塔,旁建一寺,以示祀意。自此,姐勒金塔天天香火不断。勐卯土司也在金塔做一年一度的佛事,并代代相传。
建塔之初,塔身用土坯建造,主塔高10余米,周围以数小塔围之。后经历代土司主持在其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整修和装饰,到民国年间,主塔高高耸立,其外环列16座小塔,外表涂上金粉,主塔顶冠贴以金箔。塔基围有一圈石栏,四周置石雕狮像,塔周古树参天,见者无不为之赞叹。然而,1969年,这百年石塔却毁于一旦。历尽十年沧桑,1981年,重新修建新塔,历时数年,在原塔基上重现了塔的原貌,新塔采用砖土结构,主塔较旧塔高10余米,外围小塔16座,依次渐小,主附塔顶均冠于金箔华盖,微风过处,风铃叮当,令人神往。姐勒金塔修复后,每年泼水节前,佛教徒都在此举行佛事大摆。境内外佛爷、和尚、尼姑纷纷前往讲经颂佛。姐勒金塔又恢复了昔日佛教圣地的殊誉。
此外还有一个更为生动的民间传说:古代,勐卯坝的部落酋长为了征夺土地和水源,不时发生战争。有一年,正当双方打得血流成河、精疲力竭、胜负难分之际,从南方来了一位高僧,他请两位酋长到姐勒的小山丘上议和,他取出两节粗细不同却一般高的竹筒,分别涂上红、黑两种颜色,立在平地上,他指着阳光下竹筒的阴影语重情长地说:“这两节竹筒虽然有大小,但它两的影子却一般高。”两位酋长思索了一会儿,明白了高僧的心意。于是他两喝血酒言和。从此国泰民安,和平发展。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和谈,化敌为友的部落人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佛塔。
云南瑞丽姐勒金塔造型颇具缅甸风味,金光闪闪,阳光下熠熠生辉,造像精美,建筑奇特,佛教文化浓厚,是佛教圣地,也是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