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为时不晚
——介绍几位名人养生的故事
刘铭元
欣赏这枚“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券”(见照片),浮想联翩,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可以说多是文化人,每天都要看书阅报,更要浏览券研网,都离不开文字,还要撰写文章和制作展集,更要和文字打交道。
长而久之,如果大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必然会出现问题,常见的病态就是晕厥,严重的甚至达到不省人事的程度,去年9月我就突然晕厥不省人事,中西医大夫一致认为就是用脑过度,除用药物治疗外,就必须静养,让大脑彻底休息。
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多是脑力劳动者,必须保护大脑,一要不生病,二还要长寿,就必须注重养生。我现在90岁了,更要吸取血的教训,把养生放在重要位置,今介绍几位中国名家各具特点的养生法给各位朋友,现在开始注重养生,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还不晚。
陶弘景散步养生法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医药学家。他提倡散步养生法,散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人人皆宜。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说:“饱食后不可与卧,欲得步行务作以散之”。散步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机体新陈代谢,缓解神经和肌肉的紧张,获得放松镇静的效果。古谚语云:“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苏轼静坐养生法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和仲,也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提倡静坐养生,静坐要坐姿端正、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15—60分钟,这对长期伏案苦读、工作和写作者的大脑是很好的休息良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静坐养生,并题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陆游睡眠养生法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城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提倡睡眠养生法,他一生是在“三日无诗却堪忧”的勤奋写作中度过来的。他一生坎坷,却享有88岁高寿,这与他“不覓仙方觅睡方”的养生术分不开的。他在晚年写作和读书时,一般都在二更鼓(晚上10时左右)睡觉。他认为睡眠是消除身心疲劳的最好方法。82岁时有诗云:“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䐁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这首诗的意思是:老人不能耕田种地做农活了,但是喂鸡和猪,点一下鸡和猪的数目这些事没有忘记,这活还是要干的。干完活后泡一下脚再上床真舒服,稚幼的孙子逐渐长大,解决了烧热水的问题。
叶圣陶风度养生法
叶圣陶(1894—1988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提倡风度养生法,94岁无疾而终,在老一辈的作家中算是高寿者了。叶老的养生诀窍是:“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善调身心,劳逸结合,”从来不开夜车。他一生结识很多人,但不论对谁他都能坦诚相待,不伤和气,故享有“君子之风度”的美誉。
名人养生法就介绍到这儿,供朋友参考,现在开始养生为时还不晚,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
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