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悦读
——写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
曾经记得这样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从师长教导“读书好”的观念灌输,到“读一本好书”,慢慢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当人生面临职业选择时,就因为“好读书”之念在“作祟”,而选择进入了书的生产制造这个行当,从事了印刷工作。算来职业年份已逾30余载,人生短暂,时间铸就。不惭眼过几多书,职业所然,但也有“好”之使然!
世上“好读”之典例不胜枚举,南宋诗人尤袤曾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琴瑟”,可见其痴。晚清浙江藏书大家朱昌燕有一方藏书印,上镌:“书如水,我如鱼,鱼不可一日无水,我不可一日无书”,可见其嗜书之深。近代学者寿镜吾的书斋名“三味”的解释:“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如味醯醢”;“三味”还有一说为:“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可见读书之真谛。
凡此等等,亦可见读书之“境界”。而今所设“世界读书日”,其益处也由此可见一斑吧!
一日,有缘与《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一书相遇。购来一读,竟爱不释手。书中详尽介绍了与中华民族遗产“二十四节气”相关联的文化现象,从农耕生产遵循的自然规律,到各节气的自然现象,到民风民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节气诗词,到“君子何以养德” ;正如该书目录所示每一节气的副标题皆以“君子以xxx”而言,其书所包罗的可谓万象。
书,甫一上手。读来畅快淋漓,无一丝艰涩违碍感。徜徉其中,几个夜晚通而读之。节气来龙变迁、民风民俗、优美的诗词语句,升华到君子之修身修德,彻感中华文明之伟大之博深。
谈及读书的心得,三十余年前的中学时代,几何老师课上之语犹言在耳:读书是一个从“厚”到“薄”再到“厚”的过程。从书形之“厚”到读识、消化之“薄”再至理解、应用,内涵之“厚”。春秋冬夏,四季阅读。年复得悟,其理自见。读书之人,谁的案头、枕边没有几本常读之书为伴,而我之床头又添新伴《时间之书》……
逢第27个“世界读书日”,写此文正值美丽四月清明时节,《时间之书》再次翻开,再读“清明”章节,题为“君子以议德行”,文尾之句:在大时间序列里,清明节正属于节卦时空,可见,拔节、节制、节俭、节哀,慎终追远,等等。有极为深刻的时间规定及其意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此句之意:君子修德,当明其数,节其度,以中正之德行事。)而人生或日常生活能否清明,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干净的人,就像清明节名称本身提示的境界,在清明节期间,值得我们扪心自问。读罢,自言:审慎自我,须警醒!
人生年年,二十四节气之示意,论君子修为处世之理,依时序节令,每临节气间,必读之,应有常读常新、时读时新之收获。
案边、床头之书,吾之最爱!人生之阅读历程,祈愿常结新伴,以书之芸草之香润泽心灵。
以此读《时间之书》后所感,就“世界读书日”时,权表爱书之情!
张文革
写于2022年4月13日清明节气间
(书 签 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