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两广路(十)
刘永卫
我们走出陕西巷,不再理会烟花柳巷的传闻轶事。
回到两广路上,沿珠市口西大街继续西行,过德寿堂就是晋阳饭庄。
晋阳饭庄1959年开业,是北京最早一家以经营山西风味菜肴为主的饭庄,由郭沫若题写匾额。
晋阳饭庄西侧是纪晓岚故居,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题写。
说着我们来到了虎坊桥十字路口,虎坊桥原为桥名,后演变为街名。地名为明代“虎房”演化而来,桥已不存在。
从虎坊桥十字路口往南叫虎坊路,虎坊路与永安路交叉处有前门建国饭店。
北京前门饭店开业于1956年,是北京著名的八大饭店之一。
前门饭店后由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现称前门建国饭店,2007年被北京市列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
饭店内的国粹圣殿——梨园剧场,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其绚丽多姿的京剧艺术蜚声国际,已经成为来京外国旅游者的打卡地。
2007年原清华池迁入虎坊桥路17号,现址有清华池博物馆。
各种规格的修脚刀、早期的两毛六洗澡票、北京日化一厂的灯塔牌肥皂……清华池博物馆通过历史资料和实物,展现了清华池百年发展历程。
北京市技术交流馆成立于1973年,是北京市总工会的事业单位,是在老一辈技协工作者李瑞环、倪志福、李昌安、张百发等领导的倡导和关怀下,由市政府批准建立的。
20世纪90年代左右,这里卖过家具,后改为超市。
现在这里是北京职工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北京市劳动模范协会。
197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杜宝荣,现在每年春节还会收到北京市劳动模范协会发来的贺年卡。
杜宝荣,女,1951年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原北京市崇文区综合修理加工一厂广渠门外修鞋门市部修鞋工。
1993年宣武区第三届迎春小厂甸庙会在北京市技术交流馆举办。要说厂甸庙会那在琉璃厂附近,一会我们转过去再说。
凯琳卤煮开在北京市技术交流馆南边的胡同里。卤煮火烧和炖吊子,是一个娘生的俩儿子,这个娘就叫苏造肉。
从凯琳卤煮所在的胡同出来,北行就到了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俱乐部于1956年1月建成。
京天红的炸糕在北京名气很大,每次路过这儿,就没见过不排队的。
把着虎坊桥路口西南角有湖广会馆,前文提到的纪晓岚也曾在这里居住过。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成湖广会馆。
道光十年,会馆里修起了大戏台,曾国藩在这里办过六十大寿。
湖广会馆现在是北京戏曲博物馆,于1997年开放。这是北京市建成开放的第100座博物馆。
虎坊桥路口西北角有“船楼”。这里是1884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强学会书局,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现存的京华印书局建筑像一艘轮船,大楼的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该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地上四层,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18年破土动工,1920年竣工。
虎坊桥路口往北就是南新华街,琉璃厂就在此地。上图为1965年的琉璃厂,由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拍摄。
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留下很多珍贵照片。
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扩大了官窑的规模,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不便在这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琉璃渠村。
琉璃厂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全国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集中住在宣南地区,在这里出售书籍、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后又有古董买卖,形成了文化商业街区。
以上欣赏了三块琉璃厂商铺的牌匾,不知道您喜欢哪个,我是特别喜欢第二块——庆云堂,由郭沫若题写。
琉璃厂原有海王村公园。始建于1917年的海王村公园是当年老北京古玩、书画、金石、照相、琴室聚集的场所。
厂甸泛指海王村公园附近地带,这里原为明、清琉璃窑前一片空地。过去每年旧历正月初一在此附近设摊售货,游人云集,即逛厂甸。
2001年,北京市政府以再现古都神韵、演绎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为主题,决定在原址恢复厂甸庙会。
在原址恢复的厂甸庙会好像没办几年,我想是因为阻碍交通,后来厂甸庙会就搬到了陶然亭公园。
未完待续
本文部分门票由马明言老师提供,作者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