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茅荆坝之今昔
承德 钱宝林
其实,有的券友欣赏门票最大的兴趣是探讨它背后深邃的历史事件和从中发生的故事。当然了,画面的唯美、深刻、简练、色彩也给我们鼓舞、启迪、修养和力量。
下面这张漂亮的门票,就隐藏着一个860年前的历史事件……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源”四个草书体字镌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清澈的山泉水从山石的夹缝中喷涌而下,绿色的植被成了天然的屏障。20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所记述的“三藏水”中的西藏水(鹦鹉河)和中藏水(茅沟河)就是从该地发源的。我们要说的,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陷泉之战”。
大辽国灭亡后,契丹人由统治者变成被统治者,受到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1160年(正隆五年),金帝完颜亮为了消灭南宋,在全国各地征发兵马。两名官员去征调西北路契丹人。契丹人不愿到战场上送死,一个叫撒八的契丹人率众造反,各地契丹部落纷纷起兵响应,抗金浪潮一时风起云涌。
1161年(正隆六年)八月,完颜亮一面派兵讨伐契丹,一面亲率60万大军南下伐宋。不久发生了金世宗政变上台、完颜亮被士兵杀死的事情。
撒八欲率契丹人西行,移刺窝斡杀死了撒八,成为契丹新首领。契丹一时非常强盛。1161(大定元年)十二月,移刺窝斡宣布称帝,为“大契丹国”皇帝,定年号为“天正”。他封了百官,铸造了金银牌,刻制了玉玺。母亲徐辇被尊为太后,妻子被尊为皇后。第二年,金世宗调集各路大军,其中包括从伐宋战场撤回的大军,对契丹进行大规模的征讨,但移刺窝斡仍有8万多契丹部众。
1162年(大定二年)六月十七日,金军与契丹军战于花道(今内蒙古赤峰西南—宁城县一带,清时至解放初期归属热河管辖),金军失利,契丹小胜。移刺窝斡认为在草原上与金军周旋对己方不利,决定进入奚族山区,即今承德地区西部。奚族人也深受压迫,聚兵据险反抗女真政权。契丹军进入奚区,既可以利用山区地势与金兵周旋,又可与奚族人“并肩作战”。
“皇太后”徐辇带领老弱部众携辎重别道先行,“皇帝”窝斡率精锐骑兵后行掩护。7天后,8万契丹部众翻过枭岭。枭岭即今日的茅荆坝。
平息“契丹之乱”,是金世宗即皇帝位后着力解决的第一件大事。将近半年,奉命“经略契丹”的军政官员元宜和完颜谋衍,仍是“师久无功”。1162年(大定二年)六月初五,金世宗撤销两人的职务,派仆散忠义挂帅出征讨伐契丹,拨出10万两金银用于征伐契丹军用。
六月十四日,金世宗为确保首都安全,诏令调重兵守卫古北口等关口,防止契丹威胁中都(今北京)。
新挂帅的仆散忠义,曾跟着兀术东征西讨,兀术感叹:“此子勇略过人,将帅之器也!”
完颜谋衍屡战屡败,狼狈不堪。时任尚书右丞的仆散忠义主动向世宗请战,说:“契丹小寇,不时殄灭,致烦圣虑。臣闻主忧臣辱,愿效死力除之。”
世宗非常高兴,当即召还完颜谋衍,“拜忠义平章政事、兼副元帅、封荣国公。”还连发两道诏书:“军中将士有犯,连职之外并以军法从事,有功者依格迁赏。”“兵久驻边陲,蠹费财用,百姓不得休息。今以右丞忠义为平章政事、右副元帅,宜同心戮力,无或驰慢。” 仆散忠义上任,即奔赴前线,指挥金军分为两翼,与契丹军战于花道。契丹军攻败金军左翼,右翼前去援救,契丹军甩开金军撤走。
与契丹军初战,虽无大的损失,但毕竟出师不利。正在这时,右监军纥石烈志宁掌握了有关窝斡行踪的准确情报。纥石烈志宁是兀术的姑爷。
花道之战后,金军怎样行动,诸将看法不一。纥石烈志宁暗暗派出一些精干士兵去搜集情报,很快抓回了一个契丹军的“候人”,即契丹军派出望风的人,弄清了契丹军的行动计划:移刺窝斡选出3万精锐兵马,与老小辎重分道西行,决定从枭岭进入奚人地区,与奚人会合。
六月二十四日,契丹8万人马越过枭岭后,夜晚宿营于陷泉一带。陷泉在今承德隆化县七家镇境内,河流曲曲弯弯向南流淌,两岸遍布温泉,灌木丛生,杂草遍地,形成一片又一片的沼泽地,人进人陷,马进马陷,因此叫陷泉。
契丹8万人马在十几里的山谷间扎下营帐,炊烟升起,奔波了多日的契丹人马在夜色中野餐。四面群山好像屏障,契丹人宿营其间,度过了一个静谧宁静的夜晚,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金军偃旗息鼓已经临近,连夜把一张无形的巨网悄悄地撒向陷泉。
金军以偃月形的军阵突然出现在面前,契丹军3万精锐骑兵,犹如被困的蛟龙,无法施展威力,在河滩上乱做一团,马陷河泉,人困沼泽,一幕人间惨剧在这里发生。“大军逐北,人马相蹂践而死,不可胜数,陷泉皆平,余众蹈籍而过,或奔溃窜匿林莽间。”契丹军兵败如山倒,金军却大显神威,痛击败军。“大军冲击之,俘斩万计,生擒其弟伪六院司大王袅。”在乱阵中,契丹的“皇帝”移刺窝斡总算逃了出去。“窝斡仅与数骑脱去,钞兀、清臣追四十余里不及,斩千余级,获车帐甚众。”
契丹“太后”徐辇率领的5万老人、妇女和儿童,宿营在陷泉不远处的落括岗。这5万人仓促西逃,被纥石烈志宁率军追及,5万人全部被俘。“其母徐辇举营自落括岗西走,志宁追之,尽获辎重,俘5万余人”,“获杂畜10余万,车帐金珍以巨万计,悉分诸军崐。
这就是闻名的“陷泉之战”。双方人数在十几万人以上,契丹人被杀1万数千人,被俘5万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陷泉之战的古战场,就在今七家镇境内的茅沟河谷。窝斡之母徐辇率5万老弱辎重的宿营地落括岗,就是七家镇所在地西南2.5公里处的“骆驼脖”一带的山坡。
陷泉之战虽已过去860年,但战争遗迹还可以见到,上个世纪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曾发现过埋满人骨的乱葬坑,有的人骨没有头颅,有的骨头上还嵌着箭头。平时雨水冲刷土地,还可见零散的人头骨。村民平时盖房或挖窖,时而发现残留的兵器、尸骨,曾发现嵌着箭头的人头骨。这些无疑都是“陷泉之战”遗留下来的。
1972年12月15日,承德县暖儿河畔深水河村的两位农民李平文、王庆云在石砬缝里发现的两块契丹金银牌,经考证,持牌者是契丹一名将领或者高官,金银牌是移剌窝斡称帝后亲授的。契丹“陷泉”兵溃以后,持牌者潜逃将金银牌藏于山崖。
两位农民发现的契丹金银牌
以上所述史实资料是我熟悉和尊敬的承德日报社副刊部主任、资深记者安忠和老师深入研究的成果。
茅荆坝秋色
茅荆坝与承德境内的塞罕坝、道坝子、千松坝一样,都是与内蒙古高原的接壤区,坝上和坝下有着明显的海拔高度差别和温度差别。
主图门票背面图样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京北黄金旅游线上,距北京市300公里,距赤峰市11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庄80公里,距赤峰市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馆60公里,距隆化县城60公里。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东北部,地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属燕山山脉七老图岭余脉,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敖包山海拔1852米。
茅荆坝森林覆盖率87%。清朝时期,该地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场72围,隆化36围。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围猎,秋狝。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资源主要由敖包山、茅荆坝梁、默沁梁、平顶山石海、温泉度假村五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