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十届展“双先”访谈录(10)
先进个人——积极带领辽宁门券收藏联谊会勇闯新路的带头人王华锋
访谈时间:2022年4月20日
访谈人:钱宝林(券研网记者,以下简称记者)
被访谈人:(王华锋:辽宁省门券收藏联谊会会长,以下简称王会长)
(记者):王会长您好!首先,让您看下面这枚纪念封。这是2018年12月在湖南醴陵召开的十九届全国门券展理论研讨会开始前,券研网王建池站长赠送我的一枚他们自己设计的纪念封。当时我利用拍摄现场的机会和便利,请出席会议的老师们签名留念。您在上面也是签了字的。回到家,仔细辨认每一位老师的签名,都很有个性。独特的是,你签了个“沈阳半疯”,让我有些不解。是自嘲还是调侃?还是另有他意?问了好几个人,也说不清楚。这次借采访的机会,请您给解释一下这个网名其中的来历吧?
全国十九届门券展纪念封
王华锋会长在纪念封上签名的局部特写
(王会长):钱老哥好!首先感谢你对我的采访。关于网名“沈阳半疯”, 哈哈,是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的性格比较急躁,又爱较真,所以很容易伤人。可是,有些时候,不认真又不行,就起了这么个网名。后来在门票收藏时,也是犯了疯的毛病,逢喜欢的票必争必抢,和好多券友产生了不愉快,所以,“半疯”这个网名,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急躁情绪。后来好多券友知道了我的率直性格,就直呼“半疯”了。
(记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性格的,有的人外露,有的人内敛。依我看,您的举止,正是符合了东北汉子的直言、豪爽和大气的风格。最初我们认识是在2017年的平遥。看着您和王述育老师、吕凌老师、孙会军老师几个人在一起闲聊说笑,无拘无束,就知道您一定不是一般的人物。那个时候,您已经是联谊会的会长了吧?
(王会长):东北地区门票收藏起步较晚,人数少,加上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政府方面对成立民间协会,控制非常严。我跑的地方多一点,因此,结识了门券界的不少有识之士,所以,我们就学习外省市的收藏组织,成立了联谊会。我们是在2007年成立联谊会的,2009年在抚顺市成功的举办了首届辽宁省门票收藏展,从此拉开了辽宁门券收藏的大幕。
我是在2017年因为原会长有些客观原因不干了,当时无人接手,为了不让这个协会散了,我在几位券友的劝说下才接手这个会长的。说实话,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不要让这个组织散了,给大家留一个活动交流的平台。
(记者):介绍一下你们联谊会的情况。比如,人员及构成,在全省的分布情况,活动场所是否固定,活动是否定期,信息的传达,以及会员的参与程度等。
(王会长):我在接手会长职务后,需要找活动的场地,需要不定期的组织大家活动,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协会正规化、合法化,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和政府相关的部门联系沟通,其中的难处和付出就不说了。2018年开始组织召开“东北门券交流会”,那次,仅招待全国各地券友们吃饭,就花消了10000多元,不过这也让我交下了很多的好朋友,为券协今后的各项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辽宁省门券收藏联谊会”在东北来说,人数也是最多的。现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盘锦,阜新,铁岭等地的门券协会及个人,其中沈阳市的门票收藏人数最多。但是人员老龄化的问题很严重,绝大多数人都是退休的老年人。原有活动场所在“沈阳金融产业博物馆”内,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活动日,还不定期的组织门票展及组织券友旅游。后因博物馆搬迁及疫情影响,至今也没搞线下活动。
(记者):“东北门券交流会”是一个响亮的品牌,又是一面旗帜,还是一个风向标。说响亮,是你们辽吉黑三家共同打造出来的;说旗帜,她虽然矗立在东三省,却照耀着全国券界;风向标的意思,是从你们每年的交流会中都能总结出门券收藏的新动向。为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会长):东北门券交流会原来是三个省各办各的活动,这样一来,一年之内,我们这些人要翻来覆去的跑三次,外省的券友,也只能是有选择的来东北参加一次活动。我接手会长后,和吉林省的孙会军会长,黑龙江省的侯玉忠会长协商,一年一个省,三省轮办,三省联办。这样的话,三省每年全力以赴办一次,质量提高了,参加活动的人数也明显提高了。现在的“东北门券交流会”已经和山西的太原会、江苏的无锡会,成为全国门券收藏圈的三个王牌。当然了,我们东北三省的力量大一点,规模也是大一点。影响力自然就提高了。
(记者):说说您自己的收藏经历吧?是如何做到“半疯”的?就像有人给自己要学习苏东坡而起了个“半坡”谦称的名字一样,您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疯”劲,让网友们一起来分享你的痴迷藏路中的苦辣酸甜。
(王会长):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集邮的,后来在收藏烟标的同时,也开始收藏门票,因为门票能更好的与邮品结合在一起。所以,后来我把其它的收藏品都砍掉了,集中精力收藏门票和集邮。现在集邮方面,除了极个别的珍邮,已经集全了建国以来的所有的邮票。门票方面也收集了近40余个专题的十几万枚门票。当然现在的成就和“疯”是分不开的,就如前面说的,疯买,疯抢,不讲友情,现在想想,为了一张票,伤了友情,又何必呢?太疯了不好,还是“半疯”收敛一些更好。
(记者):我认为这就是痴和迷,就是对做一件事情的执著。当然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做出的成绩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和客观因素,也离不开朋友圈的搭建和友人的帮助。请谈谈你们下一步联谊会在门券收藏方面和个人的打算都有哪些?
(王会长):至于协会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把协会合法化,正规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东北门券交流会”更好、更持久的办下去。还要多组织一些办展活动,吸引相关部门注重,尽早的步入正轨。至于我个人,还是在这个大家庭里和券友们一起玩儿,一起乐,不断提高藏识水平。
(记者):感谢王会长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同时也代表全国广大的券友老师们祝福您麾下的沈阳门券联谊会全体同仁在收藏门券的路上快乐幸福!
(王会长):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确,还望券界的各位前辈、老师多多指导。在此,感谢中藏协票证委门券部,感谢我们的理论部,感谢券研网对我们沈阳券协的厚爱和关注。欢迎全国的券友们来沈阳做客!
华锋会长在2018年12月第十九届全国门券展理论研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