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运河
费怀仁
“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当前常州城市形象宣传用语之一,其意表明了常州有值得引以为豪的名片,要想把她打造得更为出色使人念念不忘,同时吸引外地朋友慕名而来。那么,有什么能使人引以为豪呢,太多了。举个例吧,我想有着2500年历史的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应该足以能担当这张名片的。
手头上正好有二枚十年前参加有关中国大运河申遗活动的邀请函。一枚是2009年参加“大运河申遗,情系青果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邀请函,另一枚是2013年市文广新局举办的“以世界的名义守护运河”摄影展开幕式邀请函。二枚邀请函的共同点都是用实际行动为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充满热情的呐喊和助力。还有一个亮点,其主图分别是常州城中的两条运河老照片:春秋时期开凿的古运河和明代开凿的老运河。如今大运河申遗成功已有八年了,流淌在城中的大运河成为风光秀丽的景观河,也己成为广大市民心目中一张引以为豪的名片。
这是“大运河申遗,情系青果巷”活动邀请函的正反面。青果巷,是春秋古运河沿岸的一条老巷子,早在明代前就形成了“河襟南北,街贯东西”民居沿河而筑的街巷形制,以唐氏八宅为主的明清建筑群遍布全巷,这里曾经官商聚居,书香盈巷,有着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底蕴,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如明代进士抗倭英雄大文豪唐荆川、清代进士书画家教育家恽鸿仪、清代书法家经学家孙星衍、清代小说家李伯元、请代武官诗画家汤贻汾、清未洋务运动先驱实业家盛宣怀、语言学家中国音乐先驱赵元任、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七君子之一史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他们的故居遍布巷内(请柬中展示了他们的形象和古运河河道两岸民房),青果巷也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现在青果巷古运河沿岸老屋旧宅己整修一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正迎接着一批批前往参观游览人们。古运河青果巷孕育了这么多名士人才而显得更精彩。
这是“以世界的名义守护运河”摄影展览开幕式邀请函的正反面。主图是一条大河穿城而过的景象,这条大河就是明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常州段老运河。由于以前的古运河河道太窄,两岸忱河人家拥挤无法拓展以致通航受阻,明代便在原古运河以南重新开挖了一段宽阔的老运河,从此这里成为明清漕运的主航道和客货运输的交通要道,运河两岸也成为商贸繁华的黄金口岸,当年康乾两帝下江南在这里曾留下丰富的遗迹,近代工业的发展在这里曾欣欣向荣……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大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城中大运河俯视景观,河道船舶云集运输繁忙,古桥飞架连接两岸,两岸房屋连片粉墙黛瓦,少量楼房点缀其间,还有不知规模多大的工厂企业沿河而建,真应感谢当年摄影师能留下这么一张珍贵的老运河照片,记录了过去城市的面貌和运河的辉煌。
大运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喝着运河水长大、生活在运河边的我对此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从小玩水在河边,少年读书在河边,工作单位在河边,老年生活还是在河边,业余爱好为宣传保护运河活动仍然在河边,一辈子见证着运河的过去和现在。大运河,就是我心目中不朽的家乡名片。喔!运河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