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篇 门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承德 杨帆
先引用一段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其美学著作《谈美》里《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一段话:
“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收藏门票的爱好者,面对着如万花筒般的门票,也有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这是一种粗犷的概论,若是与人们交谈起来,细分起来,你会发现观点是五花八门。由于人们的经历、阅历、文化、修养、情趣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同一事物常常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对门票进行分类,——这是个大胆的想法。我知道一旦提出来,必定会招来各种各样的争议。我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做这种费力气的活儿。我仅只是对承德本地的门票做出管中窥豹的评议,纯是一隅之见 。仅只是给爱思索的聪明人做一个门票审美的提示;对各景区、景点、馆、所的门票设计提出建议。
请看下面这张票,你觉得怎么样?
容易让人误解,这不是门票。
因为违背了门票的信息原则。更缺少门票的艺术原则。
如果按照朱光潜先生说的三种态度来归划,只能划到“实用”一类(打折扣的实用),没有一点点科学性、美感性!我拿到手里就叹息:印制费用 肯定不低,怎么就不能科学一点,艺术一点?撇开收藏的意义,让入门的门票能够刺激持票人产生去观赏的积极性、迫切性和给予表演评价的热情,而不仅仅是入门凭证。这才是上乘的门票。
在这里,我还要举辽宁省博物馆的一张纪念票:
正面 背面
正面是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图,上面有一行小字“乙亥年第2季参观券”。冷眼看不透,看透了却是图案式的简约。它的背面,白底 ,一禅坐的佛像朱文印章,线条极简。
正面需要花时间细细审视,背面却一览无余,但是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正反两面色彩图案巨大的反差,就是一种魅力。
这就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朱自清先生为《谈美》作序,里边有这样的话:“科学的活动也还是艺术的活动,”这需要人生的艺术化”,需要“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神思》句)。
建议所有景区、景点、场、馆在设计印制门票的时候,多一些这样的思索。
2022年4月12日清明写于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