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收藏(1)曲折的心路历程
湖北 周建钢
题记:
相关疫情的实物收藏,最初的心态,不排斥也不热衷,为什么后来变得有点热衷起来呢,来自于“小卡片”的诱惑。
沙湖上的“桥”,一套别致精美的“核酸检测采样凭证”(简称:小卡片),触动了心弦。生活在本辖区的自己,并不知道,也不关心,沙湖上架有几座什么“桥”。
自从获取了五枚一套的“沙湖桥小卡片”,随之收藏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不管怎么说,疫情相对武汉人是心头上抺不去的一道深深的伤痕。
从封城到清零和解封的100天,经历了从所未有的折磨和煎熬;前后三年了,疫情没有消停过,口罩没有摘下过,防疫防控没有停止过,核酸检测捅喉咙三天两头要做一次,什么时候是个头?
所以讲,放下平常心,去收藏“小卡片”,谈何容易和轻松愉快。
我是一个从不喜欢抱怨一切的人,更不喜欢让哪些恼人烦心的怨世情绪冲击神经。
退休之人,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欲望,也没有太高的追求,过好每一天,玩玩收藏,消磨时光,仅此而已。
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到如今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可以说桥梁的历史见证了武汉的发展史。武汉被誉为“桥梁之都”,自然也就名不虚传,当之无愧。
俗话说:爱屋及乌,我爱武汉的桥,也爱上收藏“小卡片”,尤其是那些印制有武汉地标建筑图案的“小卡片”。
心理上的变化和态度,扭转了心结上的余悸。收藏本身就是一种兴趣和爱好,如果庸人自扰,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对人对己有何益处。
疫情实物的收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乏政治的敏感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感恩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时代。
而做为业余生活的爱好收藏者,还有天赋笃定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收藏物件,记录历史的瞬间。
在疫情还没有得到扼制的时候,核酸检测“小卡片”,无庸置疑,它承载着历史的过程。
曾经过去的过去,人们争先恐后的排长队,是为了购物,为了生存的需求。当下随处可见排长队的人们,是为了“捅喉咙”,为了生命的安危。
收藏“小卡片”,就是收藏历史的证据,从这个显而易见的角度看,收藏“小卡片”没有什么不好。
但要从内心所受的创伤来讲,它又无疑是一个揪心的伤痛,每每看到“小卡片”,最容易勾起人们不堪回首的是:失去自由、失去生命的难忘岁月。
武汉历史上,有着革命“首义”之城的荣耀;而今,冠名为疫情“首封”的城市,荣辱之间,可谓是五味杂陈。
必须承认,爱好收藏核酸检测“小卡片”的人,是这座城市中的“沧海一粟”。
为什么会产生心灵上的纠结?正因为是理智与盲目的抉择,是苦难与挣扎的交替,是犹豫和果敢的迟疑。因为,隔三差五“捅喉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手持“小卡片”高兴的起来吗?
有人扔掉了,有人又捡起来了,并且如获至宝,收藏,本身就是一群“疯子”和不可理喻的人做的事。我,就是其中之一人。
后记: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抒发情怀,是为了收藏自己此时此刻喷发出来的心声。
有那么一群人正在“逆流而上”,义无反顾,我也奋力吆喝着,划起手中的桨。因为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感觉吾心依然朝气蓬勃,不减当年。
楚风雅颂
2022年5月4日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