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1)东北抗联精神
王斌坤
东北抗联精神: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
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简单朴素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弘扬了爱国主义主旋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抗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将民族觉醒化为实际行动。无数仁人志士奔赴东北,投身抗日洪流。东北抗日联军的许多指战员并不是在贫困潦倒中选择参军抗战,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毅然参加东北抗日武装。他们放弃优渥的生活,挥别了父母亲人,在个人得失和家国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卫祖国,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希望的长城。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自觉担当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凸显了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等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与坚持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这一无产阶级的政党,以坚守人民的利益高于天的信念,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抗联凭借简陋的武器,面对日军的狂“讨伐”和“围剿”,同侵略者展开顽强的斗争,始终表现出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面对敌人的杀戮酷刑,他们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历史告诉我们,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战场上,是东北抗联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是他们勇担历史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顽强苦斗的英勇不屈意志,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东北抗联斗争的极端艰苦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带,冬季漫长而寒冷,自然环境极其残酷。东北抗联的给养严重缺乏,在相当长时间里,抗联将士几乎完全断绝了给养,靠树皮、草根、野果充饥,吃饭就得用战士们的鲜血来换,可以称之为“一粒粮食一滴血”。东北抗联将士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14年,迎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气概,宣示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就是因为他们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论条件怎样恶劣、形势怎样险恶,都没有动摇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决心。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前赴后继,矢志不渝。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胸怀,彰显了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东北抗联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朝鲜、苏联人民的抗日斗争,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的事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