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一次红色旅游(3)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之旅
洛阳 马浩乐
洛阳,是我国著名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座光荣的,富有革命传统的革命城市。
抗战前,我洛阳地下党组织领导铁路员工、学校师生和文化艺术界、工商新闻界、以及各界知名进步人士、为争取人民民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开始,国共合作,我党在洛阳建立了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统战机构,它像黎明前的启明星,给洛阳人民带了了希望和光明,是当年全国四大办事处之一(另外三个是重庆,武汉,西安),是洛阳市重要的革命遗址,现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位于洛阳南关贴廓巷35号,馆址早年为南关富豪庄氏宅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全院分三进,前有临街房,中有一,二厅堂,后有上房,两旁均有二层结构的厢房,是一座具有中国历史传统的清代建筑,约百余间。
抗战期间,我党我军的一些负责同志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等,曾在此居住或到此部署工作。纪念馆红色的匾额上“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十一个金字系张爱萍将军手笔。
走进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豫西省委会议旧址展室,鲜红的党旗,慈祥的毛泽东,朱德同志画像,以及会议用过的桌凳和刘少奇同志当年用过的蓝色茶杯等文物的陈列,使展室显得庄严肃穆,到此参观,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凭吊往昔,不由对老一辈革命家肃然起敬。 刘少奇同志的居室在后院的一间东厢房,室内靠北墙有一张单人木板床,窗下有一张旧式桌子,桌上有一盏煤油灯。就是在这里,少奇同志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党的建设,夜以继日工作,奋笔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 走进后院,警卫室、电台室,革命文物展室都历历在目,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作为抗战初期我党我军在河南国统区的一个公开机构,在其存在的三年多时间里,在武装斗争的准备,公开工作掩护秘密工作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以及为豫西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中转护送干部,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成绩。经过艰苦卓绝斗争,胜利完成了中央和八路军前方总部交给的任务,它和西安、重庆、武汉三个地方的八办一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的光荣历史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