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4)大别山精神
王斌坤
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胸怀大局、勇当先锋
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大别山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红色巨山。这里曾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地。

大别山
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区是华中抗战的战略支撑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是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地。英雄的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大别山精神,就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建立新中国而形成的革命精神。
“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胸怀大局、勇当先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坚守信念、对党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核心。与其他老区精神一样,大别山精神有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忠诚之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种者董必武在《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军民坚定理想信念的最好注解。

“依靠群众、团结奋斗”是大别山精神的精髓要义。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体军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村村寨寨铜锣响,山山岭岭红旗扬。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这正是共产党人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战争的生动写照。
“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是大别山精神的崇高品格。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用鲜血换来的。据统计,大别山区曾有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几乎是“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胸怀大局、勇当先锋”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质。在革命紧要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整体利益,大别山军民总是从大局出发,主动担当作为,敢挑重担,争做先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疯狂“围剿”,在自身面临“围剿”的情况下,大别山军民胸怀大局,多次南下策应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作为“北上先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陕北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毛泽东称赞红二十五军为“中央红军之向导”。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本身就是一项顾大局、挑重担、做先锋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刘邓挺进大别山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崇尚奉献,甘于奉献,以榜样力量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最强音。


编辑:王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