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一次红色旅游(11)第一枚红色门券把我引上门券收藏道路
保定 刘铭元
1975年8月,保定供电局组织各车间、科室领导,去武汉供电局考察班组管理。返程前一天——8月25日参观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还得到一枚门券(见照片一),是我收藏的第一枚门券,也是我的第一枚红色门券。券背面打印有“1975年8月25”参观日期(见照片二)。还有一纸“简介”(见照片三),把门券和简介保存起来留作纪念,至今完好如初。
参观券,为绘画版纸质简易门券,设计典雅,一目了然。券面有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字样。券面下部为“旧址”大门图案,有树衬托,寥寥数笔形象逼真。参观券小巧玲珑,还带副券,尺寸仅11·7 x 4公分,参观券虽为单色版,文字和图案均为红色,券面纸采用浅黄色,把红色衬托得更美丽,是一枚名副其实的 “红色门券”,真乃爱不释手。
简介,图案系“旧址”压题照片形式。大门口参观群众络绎不绝。简介,看上去小巧玲珑,尺寸仅13 x 9·3公分,其实为四折叠式,展开尺寸为51·5 x 9·3公分,共八页,介绍内容丰富多彩,可称一本实用思政课本。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昌黉巷(今红巷)十三号,为毛泽东同志主办。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为了培养农民运动干部,毛泽东继1926年在广州主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后,又于1927年在武昌主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17个省,共800多名。毛泽东在中央农讲所担任常务委员,亲自制定教育方针、教学计划和选派教员,主持全面工作。毛泽东亲自讲授了《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也在农讲所进行讲授,使学员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在农讲所讲过课的还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党的负责同志。
中央农讲所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由各省农民协会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有数十名学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有的还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央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参观中央农讲所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革命思想教育课。
1958年,国家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整理,按当年原貌做复原陈列,并由周恩来亲自题写“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63年正式开放。
从那时起,凡旅游参观使用的门券,都保存起来。慢慢的就喜欢上了门券,门券成了我的藏品,更加珍藏,并嘱咐家人、亲戚好友帮助收集。1993年退休后,还撰写了《精美门券欣赏》文章,在保定晚报上发表,很有获得感。欣赏之余,发现这些门券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极具知识性、趣味性,不断撰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2007年,我参加了保定门券协会。记得第一次参加例会,王建池会长对我说:我带着大家一起玩门券,要玩的开心、玩的尽兴,玩出新层次,玩出新水平!于是我就和大家一起玩起了门券。每次券协活动,券友都赠我门券,门券数量巨增,到现在已有3万余枚。会员之间还相互交流收藏经验,这是我门券收藏的进步转折点,可以说是我门券收藏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券研网“莲花杯”征文,撰写了“老叟亦爱网上游”,还获得了三等奖。投稿更积极了,到目前为止在券研网发表文章近400篇。
2012年,券研网还为我开辟《刘老说券》专栏,至今发表170多篇,受到券友的欢迎。在门券收藏理论探讨方面,也试探着撰写了《刍议券面文化》、《“券之券”的收藏》等文章,还被选入《全国旅游文化研讨会门券论文集》。还积极制作门券展集,共有7集,《进京赶考》、《“券”字之多少》获得银奖,《藏券印迹》还获得最佳创意奖。
我已90岁高龄,旅游困难了。但通过券研网活动,逐渐体会到券研网是我最好的卧游平台。称之为我卧游的《现代版徐霞客游记》,坚持每天卧游之。
我的第一枚红色门券,把我引进门券收藏界,特别是引进券研网,门券收藏成了我离不开放不下的“爱好”。使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生活的更快乐幸福!
最后还是用唐朝诗人于良史的诗句做结尾,这是我玩门券的真实写照啊!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