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一次红色旅游(20)江西革命老区行
南昌 朱逸民
不是疫情的影响,我和深圳、长沙的老同学每年都会相约来一次愉快的旅行。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荣足迹,5年前我们三人行又踏上了永远难忘江西红色圣地之旅。
江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半个世纪以来,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越的英勇斗争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这次老区行,行程历时十多天,井冈山、瑞金、兴国等大家都很熟悉了,我着重介绍一些难得一去的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莲花
这次老区行,莲花是我们必去的一站,探访莲花源于“莲花一枝枪”的故事,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迫使各地工农武装缴枪,以共产党员贺国庆为首的部分同志,坚持正义,冒着生命危险为莲花革命保存了一枝枪。也就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指出的“莲花保存了一枝枪”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印证了“枪杆子出政权”的真理。在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我们感受到了莲花人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浏览这座美丽的小城和当今小城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
广场之行,想起了毛主席一九三零年诗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驱车进入广昌地界,在公路旁,巨大的红军雕像,红旗、红星群吸引了我们,这里是广昌的革命广场,一下子吧我们带入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广昌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彭德怀战斗过的地方。中英苏区的北大门,也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1934年7、8月间,彭德怀、杨尚昆等指挥了著名的大寨脑、高虎脑、万年亭战斗,歼灭了五、六千国民党官兵,保证了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的胜利转移,在革命年代,广昌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参加红军达一万五千人,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站在这片红土上,更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的广昌人民。
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
赣东北革命老区——铅山
铅山之行,因是我们这次三人行长沙同学的老家,所以也成了这次老区行的一站。铅山地处赣东北的的深处,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县城,从上饶集中营一路驱车到了铅山。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铅山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当年方志敏、黄道、邵式平同志
领导和战斗的红色根据地,1930爆发了农民和造纸工人的暴动,同年8月方志敏率红军攻克铅山河口镇,歼敌一团,开拓了铅山革命大发展的局面,并建立了上铅县苏维埃政府。次年方志敏率领红军进军闽北,在鸡公湾与敌79师激战七天七夜,取得重大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铅山人民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铅山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有很许多人文景观。南宋伟大词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辛弃疾,历任江西安抚使,由于他坚主抗金,为人刚直,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和群小的打击,先后被迫闲居江西铅山二十年,最后壮志未酬,抑郁去世,留下了六百多首词作品,是宋代词人最多的,铅山人民为纪念他,巨大的辛弃疾铜像屹立在铅山河畔。
离开赣东北革命老区——铅山,我们又踏上上了江西红色圣地之旅。
赣东北革命老区——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