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一次红色旅游(29)瞻仰江苏溧阳水西村
张汉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80周年之际,我再一次走进水西村,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歌颂他们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1939年11月,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士们,根据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将这个远离城市名不见经传的溧阳市西北的小村庄,确立成为江南新四军的指挥部,领导着抗战。这里曾留下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足迹,传承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杀敌的故事,神圣的革命光环笼罩着水西村一路走来。为了回顾光荣的战斗岁月,缅怀革命前辈业绩,我再次走进水西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去追寻和感悟那践行渐远的、却依然散发着浓浓的革命精神的水西情韵。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座落于溧阳水西村,如今分为新旧两个纪念馆。老馆古朴,黑瓦白墙,新馆抽象,立体现代。里面陈列的革命文物和史料,每件都能让你对革命英烈无比敬佩。
首先参观了新馆,新馆分 “运筹帷幄、东进北上、建家立业、威震敌胆、民族忠魂、华夏脊梁”等六个内容部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浸润先烈英魂的文物,在解说员解说参观中,纷纷再现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那段悲壮而又光荣的历史。接着瞻仰了旧馆,旧馆门前那棵粟裕大将夫人楚青亲手栽下的松树,如今已是荫冠如伞,郁郁葱葱,遮挡住炎炎烈日。我深情的仰望着它,思绪如潮,无言以对。一代伟人仙逝而去,此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景依然不由自主地感动着我,通过眼球跃上心头。革命英烈昨天的战斗岁月,新中国强大的今天,如果没有革命英烈们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我们今天能看到和享受这幸福的生活吗?
旧馆址呈三进四厢,内部回廊雕窗、斗拱画梁中还原出江南特有的历史沧桑与古朴。按照粟裕将军生前的遗愿,把他一部分骨灰安放在天井内,碑旁青松翠柏挺立,誓与岁月永恒。陈毅元帅当年工作和休息的房间在展览厅的一侧,陈设相当简陋,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另一张是开会用的长桌,没有其它家具。还有那一张旧床,曾是他和夫人张茜的婚床呢。旧馆的地面铺着方砖,因江南的潮湿空气和住所阴暗,不时还散发着阵阵难闻的梅蒸气味道。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先烈们运筹帷幄,凭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抗击日伪军,威震江南。他们从这里开始播撒希望的火种,最后燃遍了苏浙皖大江南北,在敌占区似一把锋利的直插敌寇心脏的钢刀,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在江南这方土地上,仅水西村就走出了陈毅、粟裕、叶飞等76位共和国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帅。
新四军的指战员们在与日寇的残酷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壮烈的英雄故事。如有的头颅被鬼子砍下来当靶子,有的在战斗中腹部中弹连肠子都流了出来继续战斗,有的为了掩护战友宁可自己的手臂被手榴弹活生生炸掉,有的在最后决战时刻毫不示弱饮弹自尽。我坚信新四军将士们正是由于有了革命的信仰,他们不怕牺牲和无私奉献境界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我在飞驰的车上,脑海里一直在想着一个践行渐远、但又是非常沉重而敏感的问题。即:人是否必须要有信仰?一个民族必须仰赖信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面对着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残酷的战斗中不畏艰难,不惧死亡的威胁,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家卫国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不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共同的政治信仰吗。我坚信,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失去了生存奋斗的真正意义,就会脱傥腐败变成一个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有精神信仰和奋斗目标,国家就像一盘散沙,成为一个落后腐朽的一架破机器,早晚将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穷境。
今天,参观了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去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核心意义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光荣而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要去传承、弘扬这种信仰。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全社会广泛地建立起这种精神信仰,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持续的伟大复兴。
人没有信仰是可怕的,犹如没有灵魂,将是一大悲哀。那些贪官一个个沦为物色的奴隶,他们富有的不缺任何物质,却却更缺少的是精神信仰。这是今天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关注研究的共同课题,全党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在我参观过的水西村、茅山、沙家浜、盐城射阳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 我 每次都是一次思想的净化和升华 。在我的心中,高唱着钢铁般的新四军的战歌,那“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抗战救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东进,东进!”的永恒歌声,是我们中华民族英雄真正不灭的灵魂。
不忘先烈志,踔力新征程。
作者: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街道 花溪兰庭张汉明
手机:13057185452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