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说岭南(62)广 州 钢 铁 厂
广州 何锦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境内没有钢铁生产企业。1957年,广州钢铁厂(下简称:广钢)的建设者们在白鹤洞的小山岗上,破土动工建设广州钢铁厂,厂址,广州市芳村白鹤洞。
1958年7月1日,广钢1号高炉举行点火典礼,时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王德,市长朱光主持了开炉点火仪式,从此结束了广东“手无寸铁”的历史,标志着广州钢铁工业建设新的开始。
广钢曾经拥有全国第三大建筑钢材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能力,该基地拥有焦化、烧结、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连续轧钢、高速线材、小型轧材、热力发电等主体生产厂,主要设备技术改造达八、九十年代先进水平,采用高炉喷煤、铁水热装、高效连铸、四切分轧钢等先进工艺技术,能够生产各类规格齐全、品质精良的建筑钢材。
1993年10月广钢改造为股份公司,1996年3月28日,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地方钢铁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1世纪,广钢在南沙率先落下第一颗棋子,进军南沙,布局钢铁精品基地。
2008年,广州市提出了“退二进三”,即鼓励企业从市区退出,合理利用腾出来的厂房,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从2011年起,广钢按照安全、环保、有序、按计划的原则对白鹤洞生产基地生产工序实施逐步关停。经过几年时间,广钢白鹤洞厂区的电炉厂、转炉厂、炼铁厂、燃气厂、维修公司陆续停产。直至2013年广钢白鹤洞生产基地最后一台电站机器停下,昔日的机器不再轰鸣,阳光下不再满是汗流浃背的工人,这个在广州辉煌50多年的钢铁生产厂终于和大家告别了。
厂房的关停,工人们面临着找工作或退休的难题。对在广钢工作了多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工人来说,难以割舍。几十年过去,广钢已成为很多老工人生活和生命中的一大部分。
在历史长河中,广钢为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让它成为彻底的“广州骄傲”,即便在世纪初,经“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广钢工作的年轻人,仍被视为“光彩事”而津津乐道。
如今,厂区的关停,意味着一个新城的冉冉升起。建设中的广钢新城,看见宜居的功能已基本成型:多个大型楼盘已经交付使用,粤菜馆、奶茶店、快食店星罗棋布,棋牌室、健身室、电影院应有尽有。
据媒体介绍,未来广钢白鹤洞厂区联合周边三条村落,扩成规模达6.57平方公里的住宅新区,规划居住人口20.7万人,比目前多11万人。新城规划一条3公里的中央绿轴──广钢公园,集中展示广钢16处工业遗迹,并设立工业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末,作为广州大型国企的广钢,走出过不少省市领导。其中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广州市委书记的张广宁、广州市长的杨资元、广州市政协主席的苏志佳、广州市副市长的陈明德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郭开炳。
在我的藏册里,收得2枚广钢的摄影作品展门票,第一枚是2006年广钢杯“时代英姿、劳动风采”广州市职工摄影艺术大赛作品展。从门票上的信息看,展览用“广钢杯”冠名,以“时代英姿、劳动风采”为主题举办的广州市职工摄影艺术大赛。在券的最上方,红色嵌白边的展览题标非常醒目,从主办单位:广州市总工会、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看,以展示工矿企业职工摄影作品中的“时代英姿、劳动风采”为目的,展览有一定的级别和规模。综观中部的构图,左边的“广州工人塑像”,障显的是工人阶级的力量,远景的建筑物,代表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第二枚是2007年《广钢杯》广州市职工摄影艺术大赛作品展。从门票上的信息看,展览题标同样是用“广钢杯”冠名的职工摄影展,但没有摄影展览的特定主题,主办单位:广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缺少了广州市总工会这个上级部门,可以看出这个展览的规格,比2006年的展览降了一个级别。再从门票的主图看,画面是采用远景拍摄,上面建筑物应是广钢的厂区,水中倒影清晰可见,可以说,这枚门票本身也是一件很好的摄影作品。
券友张桂山老师,藏友柯永兴老师得知我在写作“广钢”文章,特给我提供了3枚不同时期广钢影剧场、影剧院门票,为拙文增添光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支持!另外,在搜索写作资料时,发现一枚“广钢投产50周年《广州钢铁》报纪念特刊——历程”的图片及广钢的老照片,非常亮丽,精彩贴题,现一起上传,供大家欣赏。
(图一)广州钢铁报纪念特刊——历程,网络图片。
(图二)广州钢铁厂大门外观,网络图片。
(图三)广钢印象中的水塔、大烟囱,网络图片。
(图四)2006年广钢杯展览门票
(图五)2007年《广钢杯》展览门票
(图六)广钢影剧场门票
(图七)广钢影剧院门票
(图八)广钢影剧院门票
参考资料
1、广州钢铁厂概述
2、广州钢铁集团
3、广州钢铁厂:历史厂房蜕变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