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景点里的传说(54)
佳木斯柳树岛
清朝乾隆年间,宁古塔流人后裔姜明斯,因海林山火烧毁家园,父母弟妹和妻子葬身火海,姜明斯与八岁的儿子因当时到山下集市购物幸免于难。他领着儿子小宝蛋在牡丹江下游以打渔为生,漂流至三姓城后,才续娶了一个窑姐卢春香,这女人便成了小宝蛋的后娘。
姜明斯因卢氏以往在三姓城结识了许多嫖客,唯恐自己戴绿帽子,便于第二年春天,领着妻儿沿松花江向下游飘流捕渔。有一天,姜明斯漂流到柳树通岛,上岛后,便支起帐蓬,暂住下来。他在几天里打了好多鱼,又见这里风景秀丽,鱼虾成群,于是便盖了一座地窨子土坯房,在岛上定居下来。
转眼到了秋天,姜明斯打的鱼都被卢氏和儿子宝蛋晾晒成鱼干。这时,从三姓城里来了一位姓胡的商贾到此收购鱼干,妻子卢氏非常热情,还时常和这位商贾眉来眼去。胡商贾将所有的鱼干装了满满三大车运走了,这一回让姜明斯挣了很多钱。
几天后,当姜明斯晚上回来时,儿子告诉他,后娘一大早就挟着包袱走了。卢春香临走时还用炭灰在屋内墙上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位女子,一只手挟着包袱,一只手在拍着屁股。卢氏跑了,把卖鱼干的钱也拐跑了。人财两空的姜明斯气得火冒三丈,第二天一大早,便动身去了三姓城。
父亲走后,只剩小宝蛋一个人在家里。他时常到江边的水泡子里抓鱼煮着吃。有一天,他遇到了两条红色的鱼,一大一小困在小水泡里。小宝蛋从未见过这样的鱼,他想起了妈妈活着时给他讲的鲤鱼精的故事。于是小宝蛋便将水泡子挖开了一个大口子,让这两条红鱼游回到松花江里了。
十多天后,父亲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过了不久父亲就病倒了,在这个时候,屋外又下起了大雪,急得小宝蛋不知如何是好。到了晚上,突然来了母女两个人,身穿大红棉袄,说是打南边逃荒过来的……
两个月后,姜明斯在红娘子的细心照料下,终于把病养好了。他恢复了以往的精神头,开始进山打猎了。到了腊月里,姜明斯和红娘子圆了房,小宝蛋整天和红娘子的女儿小月儿在一起玩,形影不离,姜明斯和红娘子夫唱妇随,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很舒心。
唯独让姜明斯不如意的是,红娘子和小月儿都不吃鱼,见了死鱼干便脸色发白,恶心呕吐。一向爱吃鱼的父子俩只好把剩下的所有鱼干都拿到敖其集市上卖掉了。
第二年的春天,在红娘子的劝说下,姜明斯把家搬到了南岸,开荒种地。红娘子勤快能干,料理家务,下地种田,里里外外是把好手。几年后,姜家逐渐兴旺起来。最让姜明斯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宝蛋和红娘子的女儿小月儿成了亲。
除夕之夜,姜明斯抱着刚满月的大胖孙子乐得合不拢嘴。这个大年夜,红娘子把封存了五年多的一坛子好酒拿了出来。饭菜也很丰盛,有野兔肉、山鸡肉,还有熊瞎子肉,弄了一大桌子,就是没有鱼。
姜明斯父子俩永远不吃鱼了,可从此越来越幸福美满。又过了十几年,姜明斯的大孙子也娶了媳妇,这时的姜明斯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姜大财主。一些流民都纷纷前来投奔他。
几十年后,姜明斯故去了,姜明斯的大孙子也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他身体还是十分硬朗,时常到岛上打些猎物当下酒菜,因为他也不吃鱼。这时的姜明斯屯已有了好几十户人家了,柳树通岛上的柳树林子已是茂密幽深。屯子里有人说:他姥姥和母亲都是鲤鱼精,他不信,但还是遵守祖上立下的规矩,永远不吃鱼。
“红娘子幸临柳树通,感化姜明斯弃渔从耕”,这个遥远的传说故事,至今还是鲜为人知。现在的佳木斯人,有几个不吃鱼的?看来这个传说故事很荒唐,却也耐人寻味,如今松花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