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事游痕:去湖南醴陵(33)

长春市:张占芝
显示日期2022-09-05;访问次数:568; 电脑端

                           券事游痕:去湖南醴陵(33)

  我们离开醴陵后,先到了衡阳东站,又坐公交车到达了衡阳站,目的是从这里坐火车去炎陵县,到达时已经很晚,炎陵火车站周边没有宾馆,又走了一段路才住了下来。

IMG_5020.JPG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达了炎帝陵,这是孙会长此行的一大愿望,我们更不用说了,这一片哪里都没来过,满眼都是新鲜的。有了孙会长和房书记的陪伴,今生才有机会来拜一拜华夏的老祖宗。

微信图片_20210919120129.jpg

  这里也有观光车,但不从景区穿行,而是从外围走,最后才到达大殿附近,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决定步行,这样可能会很累,但能多看很多风景。参观结束后验证,我们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20220724-00818_副本.jpg

  炎帝陵,位于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炎帝陵核心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总规划面积102.5平方千米。

962bd40735fae6cde2f9d7920eb30f2443a70ff7.jpg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炎帝陵祭典”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炎帝陵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由炎帝陵殿、神农大殿、神农园、阙门、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炎帝陵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11f3a292df5e0fed564f7f25d6034a85fdf72c0.jpg

  炎帝陵牌坊位于106国道南侧,炎帝线端口处,距炎帝陵10千米。牌坊高18.66米,主体横跨22米,选用花岗石砌成,四根石柱下各安置石狮一座,牌坊正面刻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书“炎帝陵”;背面刻陈云同志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77094b36acaf2eddbaca2a4a851001e93901935d.jpg

  炎帝陵阙门位于公祭区入口处,2011年5月,该工程荣获株洲市“十大标志性重点工程”,采用最先进的石材干挂工艺建造而成。主塔高17.09米,被誉为“中华第一阙”。沿祭祀大道两侧立5对五谷柱,高8.79 米,直径1.2 米,分别雕饰稻、梁、菽、麦、黍图案。

4ec2d5628535e5ddce35ce2c77c6a7efce1b6223.jpg

  圣火台位于神农大殿南龙珠山,与咏丰台分列于祭祀大道两旁,居东。1993年为点取首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而建,台高40米,台中央立有高3.9米,体积为31立方米的褐红色点火石,正面刻有1.5米高的朱红象形体“炎”字,犹燃烧的火炬。’93“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火种就是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点燃。

IMG_5029.JPG

8601a18b87d6277f60bc162e2f381f30e924fc7e.jpg

  九鼎台位于御碑园中心。台面外圆内方,圆台直径18米,方台9.999米。台上厝置九尊花岗石方鼎,每尊1.2吨。九鼎是中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这里寄寓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

63d0f703918fa0ecd2eb05fe279759ee3d6ddb11.jpg

  碑廊是御碑园的主要建筑,分列碑园东西两侧,为硬山卷棚式仿古建筑。全长84米,壁上镶嵌明清御祭文碑51块,宋、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记事碑5块,共56块。最早御祭文碑是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登基告祭文碑。

2fdda3cc7cd98d10f0fcb892293fb80e7bec906d.jpg

  御碑园位于炎帝墓冢之后,坐落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大殿后墓碑亭两侧有拱门道路可通。园长100米,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东西碑廊各长40米。廊壁刊历代御祭文碑51块(其中明代13块,清代38块),另刊宋、明、清及控记事文碑5块。东西碑廓之间有九鼎台,台上列石鼎9只,每只高1.5米,重1.11吨,象征国家统一,金瓯无缺。园北面是弧形照壁,镶石刻壁画《神农功绩图》。壁画长40米,高1.5米,由228块正方形粗磨青石板镶成,壁画以炎帝功绩为主题,以原始先民从渔猎到农耕,从穴处到定居这一历史性转变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为背景,采用线雕手法制作而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炎帝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伟大实践和高尚精神。

279759ee3d6d55fb6daa16d56c224f4a21a4ddd1.jpg

  祭祀广场南端的两侧和大殿平台的边上,是双面雕刻百草图案的花岗岩栏板,主要是纪念炎帝遍尝百草、发明医药。

2934349b033b5bb5ca4f470d37d3d539b700bcac.jpg

  炎帝雕像一手拿谷穗,一手握耒耜,寓意开拓农耕文化。雕像高9.7米,座长8.9米,宽4.7米,重约390吨,以红色花岗石雕制。雕像两旁立有一对联石柱,“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对联为李铎先生书写。大殿左、右、后三面墙是大型广东红砂岩石雕壁画,画高5.2-7.9米,总长53米,总面积321平方米,壁画内容为歌颂炎帝十大功德。

29381f30e924b89912eb159b66061d950b7bf6ba.jpg

  神农大殿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东侧,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13平方米,清式仿古建筑,神农大殿面宽37米,进深24米,高19.6米,由主殿、东西配殿、连廊和两个四方亭组成,主殿外廊挺立着10根高浮雕蟠龙石柱,高5.4米,直径0.8米,蟠龙栩栩如生,石柱为福建花岗岩整石制作。“神农大殿”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神农大殿以南依自有祭祀广场、朝觐大道、龙珠桥、朝觐广场、咏丰台、龙珠大道、圣德广场等建筑。

8694a4c27d1ed21b8d1b5416ac6eddc450da3f76.jpg

  炎帝陵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位于炎陵山西麓,是炎帝陵景区的主体景点,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座北朝南,南临洣水,经过历代扩充与完善,形成现在的五进格局和清代建筑风格。南北长73.4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936平方米,建筑面积3836平方米,为清皇宫建筑布局。由午门、行礼亭、陵殿、墓碑亭、墓冢五进组成。

IMG_5047.JPG

30adcbef76094b36bfe9744eabcc7cd98d109d1d.jpg

  因炎帝陵是当天的第一个景点,参观完没觉得太累,决定再原路返回,其实这段路看着挺近,实际上并不近乎。孙会长也有些犹豫,眼光落在了体力最不好的房书记身上,没想到“弱者”并没有示弱,还拍起了胸脯。


编辑:张占芝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2-09-05 05:34:22

跟着张老师游炎帝陵,谢谢导游!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22-09-05 06:30:28

回想起当时的旅游有多么的好,和知心的券友同游,又没疫情的干扰,多么的开心!不知什么时候还能享受到那种快乐?

姓名:孙会军; 时间:2022-09-05 06:49:33

难忘的愉快结伴旅行。

姓名:岳永战; 时间:2022-09-05 07:06:06

难忘醴陵之行!

姓名:熊斌; 时间:2022-09-05 09:02:22

恐怕本地人都很少对炎帝陵深度游览,为东北券友们点赞!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2-09-05 09:18:43

醴陵之行,游炎帝陵!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2-09-05 10:23:15

拜谒中华始祖,感悟源远流长!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2-09-05 10:24:34

图文并茂好游记,赞!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2-09-05 10:27:51

为老乡点赞!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2-09-05 10:34:26

拜读了,介绍得很详细。谢谢张老师分享!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2-09-05 10:40:06

这趟醴陵行,游事太丰富啦!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2-09-05 13:29:38

精彩的游记,谢谢张老师分享!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2-09-05 13:53:31

醴陵游记,连载学习。谢谢!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2-09-05 15:32:05

到过此地 游览、

姓名:钟杰; 时间:2022-09-05 17:17:24

好游记,谢谢张老师详细介绍乐游炎帝陵!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2-09-05 17:44:56

拜读。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22-09-05 19:19:27

漫漫醴陵路,悠悠岁月情!拜读张老师佳作。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2-09-05 20:34:35

谢各位师友的关注点赞!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2-09-05 21:04:18

看张老师的介绍,回想起了十八届展结束后游炎帝陵的情景了,正好赶上盛大的祭奠仪式,可是开眼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2-09-05 21:24:15

图文并茂好游记,谢谢张老师分享!

姓名:王欣; 时间:2022-09-05 23:41:03

直接从醴陵去炎陵还近一些,为什么还要绕道衡阳

姓名:朱龙淮; 时间:2022-09-06 09:52:49

我们游览炎陵的时间前后差不多,为老乡的游记点赞!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2-09-06 13:34:28

拜读了,谢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2-09-07 00:00:25

拜读,欣赏了……谢谢张老师分享!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