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宝古镇
李金燕
上海闵行区七宝古镇是我生活了近30年的地方,七宝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啥叫“七宝”呢?我接触到的有两个说法,一是这里有“七件宝”之说,分别是: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所以此地就称七宝镇了。二是此地有一名为陆宝庵的寺庙,以为陆是“六”了,该寺庙偶然又得一宝,便改称七宝寺了,此地便称为七宝镇了。
今个我就借着这套核酸卡介绍一下家乡——七宝。就按照我们核酸卡日期的顺序逐一上宝吧。
金字莲花经 五代时,吴越王妃花费五年时间,以工楷手写经文,行间又缀有金汇莲花,因而得名。当年吴越王将此宝赠与陆宝庵,又误以陆为六,称此亦为一宝也。陆宝庵也因此改为七宝寺,此经现存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一期电视节目详细介绍了该件文物,我有幸观看到了该节目了。
飞来佛 很久以前,七宝曾连降七天七夜暴雨。第七天午夜时分,天上突然划出一道金光闪电,轰隆一声,天上降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巧落在七宝教寺院内。清晨雨过天晴,镇民纷纷拥往教寺,争相观看天降下来的这尊高达丈余的铁佛。目前这尊铁佛仍在七宝教寺内。
神树 说法有二,一是说七宝教寺内的梓树,现位于七宝二中湖心亭内,有千年树龄,形态似龙叉枝直深天空,高达20多米,另一说是南城隍庙(今农学院)前两棵古柏树,可见七宝镇古树不少,且仍有数颗保存之今。
玉斧 相传明正德年间,镇上名叫徐寿的善人于开明富绅联合发起造石桥,想不到这桥桩就是打不下去。某日,一银须白眉老者乘船而来,到肉装上借了一把斩肉斧头对准桥桩猛敲三下,并将手中的斧头往桥桩缝里一抛,蒲汇塘桥终得修成。
我搬到七宝时,蒲汇塘上只有蒲荡塘桥这一座桥,是一座带顶篷的石桥,2000年重新修建后,没设顶篷,是一座三孔拱式,简称塘桥,在塘桥上下几十米的地方各修了一座桥,靠西的一座是三孔板柱梁式——康乐桥,靠东的一座是单孔拱式——安平桥,三桥样式不同,既作为景观又方便了游客,七宝古镇成为了旅游重镇。
玉筷 相传七宝镇横沥岗上有一座玉筷桥,桥的两端桥桩离水面数尺的地方均有深深印痕。传说当年皇帝赐给功臣吴某玉筷,能驱五毒,辟邪驱疫,而玉筷就藏在此筷闸深印处。
金鸡 相传古时有位外乡人路经七宝,发现此处居民富庶,商业繁荣,羡慕之下,便找到了当地最有学问的智者询问究竟。智者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去看看镇东高泥墩上的金鸡,便会知晓。智者所指金鸡,乃是代表了一种闻鸡起舞、勤劳致富的精神。正因为七宝人民世代传承了这种精神,才创造了美满富足的生活。
氽来钟 相传当年连降暴雨,河水猛涨,护寺河香花浜(今民主路)上浮来一物,直达七宝教寺山门,原是一尊一人多高的大钟。氽来中的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却反映了七宝水网交叉,水上贸易曾十分发达的历史事实。
七宝现在有两座钟,一座在七宝教寺的西南角上,并盖在一亭子,紧挨蒲汇塘河,但是注明了寺庙重修后新铸的字样。在七宝钟楼广场上有一座塔,在塔的最顶楼上有一座钟,在特殊的日子里开放,有不少信徒纷纷撞钟祈福,这就是铸于明朝永乐七年传说中氽来之钟,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哟。
七宝,有实物的有四件,分别为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而金鸡、玉斧、玉筷则只能做为传说流传了。
七宝不仅有古香古色古风古韵的千年古镇区,正如这幅对联: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还有大型商业区(万科广场、宝龙城、巴黎春天等)、明谷高科技园区、九星未来城、生态商务区、休闲的体育公园和文化公园。这套核酸卡受到了广大藏友的喜爱,也是上海七宝镇抗疫的印痕。
文末我介绍一下七宝古镇的主要景点吧:钟楼、棉织坊、七宝皮影艺术馆、张充仁纪念馆、七宝酒坊、老行当、百年茶馆、老公社、老当铺、吴颐人艺术世界、上海七宝艺术馆、七宝教寺、周氏微雕馆、斗姆阁、四面厅、蟋蟀草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