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公益广告引起的回忆
石德常
最近在央视各频道中正在热播一档广告,彞族老家 幸福喜德。画面中还标有文字和解说词:
喜德,多么熟悉的名字。我的心里泛起一阵惊喜。这不就是我50多年前当兵执行任务时去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喜德吗?!不也正是当时在县城的黑板报上宣传人畜分居好处多的喜德吗?!当我今天再看到电视广告上透视出的喜德和过去贫穷落后破旧不堪的喜德相比,真的令我振惊和感慨。这里已不是当年的喜徳了,她已经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一个全方位崭新的喜德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也不由得引起了对我人生中那段时间经历的回忆。
当年我在铁道兵部队服役,1964年我们师被调到四川修建成昆铁路,1965年我被从团电影放映组调到师部电影队单独去执行任务。当时每个团分担一段铁路建设,在完成前就准备接收下阶段任务,成昆铁路是要经过喜德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这样从师到团在前面都设置了一个筹备下期工程的指挥所,我和当时被抽调去的一个山西兵组成临时放映组,给我们配备了一台16毫米放映机和一台发电机,负责给各指挥所去放映电影,各指挥所都相距较远,每次映出,师指挥所都会派车接送我们。
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给指挥所放映电影时的情景,每个指挥所官兵只有二三十人,但每次放映时场地都是人山人海。
居住在个个指挥所周围地区的都是彝族人,当时他们的生产生活都异常落后,有的人连汽车都没见过,更不用说看电影啦。尤其是第一场放映时,当地的彝胞老乡很早就来到放映场地,妇女身穿百褶裙头戴饰品,男人们身着黑色短上衣,头上用黑布缠绕,赤着脚,身披披毡。他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会到前面看看银幕,一会儿又到后面望望架好的放影机,还到不远处打量一番发电机,等电影开映后,更觉得这东西神奇,到前面去摸摸银幕上的人,又到放映机前看看从镜头光亮里是怎么跑出去的那些人,对于他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彝胞男人四海为家,每次电影放映结束后,还没等我们把机器和银幕收拾完,就会看到三五成群十个八个一伙,在放映场地身裹披毡席地而卧,你枕着我的胳膊,我枕着他的腿,他又枕着别人的腰,横七竖八的进入了梦乡。
彞族人居住的区域都是山区,这里的人们都住在山上,一家人住在用薄石片做屋顶的简易房屋,人和牛羊猪都在里面,这里的气温一般到了冬天还是在零度以上,屋中间地上有一个火坑,主人坐在上首,家人坐在周边。当时当地政府为了考虑彝族人居住山上生活不方便,在山下平坦地方给他们盖起砖房,供他们免费居住。当住了一段时间,因不讲卫生得了疾病,说是得罪了山神又纷纷搬回了山上居住。彝族人的穿着打扮从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但从来不洗,女人的拖地百褶裙可以穿一辈子,男人裸露在外面的赤脚,就像穿上一双黑皮靴。据说住在大山深处的彝人,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彝族的男人们都喜欢喝酒,他们喝酒的方式与众不同,有一次晩上我亲眼看到在县城十字路正中的一个荧光灯下,十来个彝胞男人围坐在一起,中间放了一个黑皮子碗和一个装满酒的猪尿脬(膀胱) 第一个人拿起碗倒满酒,说上几句彝语,端起碗一气喝光,照此往下轮,直到把酒喝光,而后便席地而眠。
而今看到电视上全面发展的喜德,已不是单一的喜德了,已是整个凉山彝族自治州彝家人的缩影,他们已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已过上现代人的新生活。
如今的喜德人
采茶姑娘
他们利用了当地人文地理条件的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大力发展有多种特色的产业,把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绿色发展
传承千年精美的工艺品
正像广告词里面说的:千年技艺在喜德;椒香万家在喜德;健康美味在喜德;生态茗茶在喜德;养生苦荞在喜德;民族魅力在喜德。
光伏发电,牛羊满坡
彝族人用奋斗写出新的答卷
从一步跨千年到走进新时代
我虽然离开那里已经50多年了,人也老了,但喜德的广告又让我的心年轻了起来。我真想再回到那里,亲眼看看那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