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 友爱长存
——《门票美学漫谈》收栏篇
杨帆
人皆爱美,所以“美是生活”。
各种刊物、网站都是为丰富人们对美的需要而建立的。
上大学的时候,文艺理论课,接触到美学,喜欢朱光潜、王朝闻等美学家的作品。美学知识受益匪浅,后来影响到几十年的中学教育工作,影响到在老年大学的摄影教学,也影响到门票的收藏欣赏,乃至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近八十岁,愿意与人谈美。
朱光潜的《谈美》一文已经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在学生中渗透美学知识我很赞成。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我和很多朋友谈过收藏的艺术化问题。好朋友、《门券研究网》站长王建池先生早就希望我写一些门票欣赏的文章,我一直耿耿于怀。今年承德作家、编辑钱宝林先生找到我。希望我为专栏写稿。于情于理我不能推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会心处 愿与朋友共享。于是,每周一篇写了下来,至今已经发表十八篇。
美学理论属于哲学范畴,很深奥,很广泛。在希腊时代或中世纪,有关美或美感问题讨论,隶属于形而上学、伦理学、诗学或神学的范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顿致力于将讨论美与美感的问题建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将之命名为感性之学即美学。家里有几本美学的书籍,时常翻来翻去,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翻阅收藏册,激扬美感,哪里触动心机,就从哪里写,大多是随笔性的短篇。我尽量以和老友谈话的方式,平和地谈论门票的设计,门票的欣赏。回头看,每一篇都不深刻,文笔不精,缺少文采,但是众多藏友给予热情地支持,跟帖多是鼓励,赞扬的话,让人心里暖暖的。我在这里衷心谢谢各位!
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完全准确,也不要求每个人都接受,还是费孝通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大家一起努力,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自己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的文化;做到不以自己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他人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大浪淘沙,良莠终会分离。
各地、乃至全国经常举办的收藏展是精华的荟萃、交流。更是友爱的汇聚、扩展。
《门券收藏研究网》凝聚着全国的券友,友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温暖着人心。
这些是真的美,善的美!
回归到什么是美,理论解释很复杂,引用柏拉图等众多古今中外名人的话,与生活更贴近:
富有生机就是美。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至善方能至美。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文化的纯美和高雅,可以删除我们每一个人脸上的浮躁和冷漠
充实之为美。
有的人也许觉得美学太高深,离我们太高远,不懂得美学,一样搞收藏,没必要苦心研读。那么,美即是善,没有人会拒绝善,即善即美,做一个善人,好吗?
收藏是高雅的,又是凡俗的,初期追求数量,后期追求质量,无论数量质量,但求精神至上,摆脱物累,藏美于心。
收藏可以是大图书馆,高深高雅,历史文化的积淀,价值无限;收藏也可以是杂货铺,堆积如山,价值却只是小买小卖。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差距在于对美的认识。
有的收藏如大海,海纳百川,茫茫无际,深邃得只看到海天一线,我们抬头,高山仰止。
有的收藏如江河,波浪滔滔,大起大合,气势磅礴,我们敬重,引为榜样。
有的收藏如山溪,不在多少,淡泊自在,婉转奔流,激扬跌宕,叮叮咚咚,若琴若唱。率情率性,清神爽心。
我更喜欢山溪,
朱光潜说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体悟山溪一样的收藏。
《美学漫谈》原计划写三十余篇,诸如“飞天之美”、“三星堆之美”、“留白之美”、“厚重之美”、“垃圾之美 ”、“门票上的故事”等等篇章,待以后身体适应,再与大家见面。
不忍心和朋友告别,声声见心,我心缠绵。收藏的路无尽头,"慢慢走,欣赏啊"……
2022年8月22日
总编辑心语:从四月初开始,杨帆老师凭着对门券收藏事业的一片爱心,拖着患病的身体,用四个半月时间完成了《门券美学漫谈》系列专栏的19篇文章。杨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授了门券收藏中的审美理论与实践知识,浏览后收获多多,受到了券界广大券友的高度评价。截止第18篇文章,浏览量已经达到4230人次,有340人次留言互动。
在四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杨帆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其表现出的爱心、激情和渊博知识让我们赞叹不已。为使大家了解杨老师的创作和生活环境,编辑部委托本网宣教部部长、《门券美学漫谈》专栏的责任编辑钱宝林老师撰写的专稿将于近日与读者见面,一方面表达对杨老师的深深敬意,另一方面让大家了解一位老藏家对门券收藏事业深深的爱。
为表达自己对关心、支持《门券美学漫谈》专栏券友们的友谊,杨帆老师专门设计印制了纪念卡一对(图片附后),委托编辑部日后赠送给参与《门票美学漫谈》全部文章互动的前20位跟帖者。
对杨帆老师的无私奉献与辛劳付出,我代表编辑部和广大券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在此深深的道一声:杨老师,您辛苦啦!
我们愿杨老师放松心情,安心静养,尽早康复,与我们一起继续讲授门券美学漫谈续篇!
—— 王建池 2022.8.25
附:此卡由杨帆老师亲自作画和栏目题字及整体创意。荷花高洁,菊花清丽,她们都是品质脱俗的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君子之物,亦象征券藏人的高尚精神境界。配以门券收藏研究网的网标,更显得具有纪念意义。此卡由高兴武、钱宝林后期制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