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金谷中赏古代名桥
罗斌林
贵州因为喀斯特地貌的缘故,因此,从这些绚丽多彩的地貌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多彩贵州的魅力。贵州山多,自然峡谷也多,有花江大峡谷,号称“地球的裂缝”,险峻万千;还有织金大侠谷,著名的天生桥景观让人震撼不已;还有大小七孔的天然峡谷景观,数不胜数。但要说到最“奇葩”和最独特的一条大峡谷,非福泉洒金谷莫属。
福泉洒金谷位于福泉市城郊,距省会贵阳市126公里。是鱼梁江、诸梁江、沙河三道峡谷和三江汇合后形成的麻哈江的总称。洒金谷以“古、幽、奇、险”而得名。古桥、古驿道、古摩崖石刻散布景区,谷内绝壁高峻,雄浑磅礴,三水斗奇,奇峰飞瀑,青山绿水,佳景荟萃。在三江汇合不远处,还有一处瀑布,自上而下湍湍而流,落入碧绿的潭水中,潭水中间有一块石头,此处景观叫:“金龟戏瀑”,其景观绝美。洒金谷内小景观比比皆是,碧绿的河水,壁立万仞的山峰,青翠的苔藓,幽静的山谷,一副和谐的自然景观画像呈现在眼前。形成了洒金谷独有的魅力。
洒金谷瀑布远景
洒金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三孔古石桥,桥边有碑记,名曰:葛镜桥。这座桥素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之说。这座古桥始建于明朝,和河北赵州桥齐名,葛镜桥始终保留着最原始的结构,几百年来不曾摧毁,是这里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葛镜桥
葛镜桥全长52米,宽5.5米,高30米,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桥拱之上,平整的料石形如豆腐,层层堆砌,因此,葛镜桥也有“豆腐桥”之称。葛镜桥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
关于葛镜桥有个神秘的传说:麻哈江为明代京滇古驿道必经之地,两岸绝避千尺,江水汹涌,每当春夏便洪水暴涨,给过往行人带来诸多不便。明万历年间,郡人葛镜宦游归里,以积善为怀,因见麻哈江驿道之交通常常被洪水所困,决心造桥便民,以利往来。最初桥建于麻哈江上游马丫河,未成桥塌,称“上倒桥”;再建于江下游鸭爪坝,历经数载方建成,仍被水圮,称“下倒桥”。至今,两座“倒桥”遗址尚存。葛镜两次建桥失败,仙人张三丰外出云游到此处得知葛镜两次造桥未成,被葛镜的义举所感动,于是托梦给葛镜,说要在江岸石壁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脚,并要在鸡叫之前,让福泉城每户人家磨一箱豆腐搬到麻哈江边,桥才能建成。葛镜顿时领悟。最终张三丰利用法术将豆腐点化成石料,帮助葛镜在洪水到来之前成功建桥。为此葛镜桥又称“豆腐桥”。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葛镜桥真真实实的位于麻江上面,葛境在两毁三建中吸取了经验,铸就了中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一座宏伟桥梁,他独特的造桥手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现在的葛镜桥,一蓬古藤飘然垂下,江面波光涟涟,古桥、古藤与流水相映生辉,桥上,两端石块铺成的古驿道直冲云霄。桥面中间有一行光亮的石块,两侧的石缝长满短草。桥栏则杂草掩映,古藤缠绕。这一切宛如一幅天然的古画,古色古香。
据茅以升主编,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记载:“十六世纪贵州平越(注:古时福泉称之为平越)葛镜,历时三十年建成了葛镜桥,不但悉罄家资,在经济上独立成桥,同时二毁三建,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完成了桥的技术上的改革”。“葛镜桥全长51.44米,3孔,大拱高9.61米,桥面宽8.5米,高约3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25.62米、12.3米6.26米;三孔拱高分别为9.61米、7.9米和5.02米。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1941年,茅以升曾经组织交大学生应用现代力学原理测算了此桥结构,得出结论:葛镜桥各孔静重和对称活载,10吨重型汽车通过完全安全。由此可见,深藏大山深处的葛镜桥,堪称中国古代名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