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十二日游第二天(24日)——故宫
钱宝林
走在沈阳故宫外的满清一条街上,我们这些来自避暑山庄的人不自觉的就有一种亲切的自豪感涌上心头。赵义方老师又来微信视频问我到哪了?我告诉他,就在红墙外,这就进景区了。赵老师高兴地说:我就在告诉你的老地方等你们!
20年前,我去长春办事,在沈阳倒车时来过一次故宫。那时,好像各地景区差不多都在使用卡票。我的那张收藏了。现在用的什么票也不知道。都是旅行社给办好了,我们拿出身份证,刷卡就进了景区。
沈阳故宫门前游客如潮
果然,进了门,赵义方老师两口子迎上来,微笑着欢迎我们。我和赵老师相识是在2015年3月的北京,转眼已是7年多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联系不断,互赠票品,在门券收藏研究网上也经常“见面”。高兴武他们是初次,我们老规矩,把准备好的门票进行互赠。笑容挂在脸上,喜悦揣在心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由于导游给我们游览的时间有限,我建议,咱们边逛边聊吧。
赵老师两口子带队,我们来到大政殿。
赵义方老师(右)和高兴武老师、宋来顺战友亲切交谈
左起:高夫人、赵夫人、钱夫人。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四月,努尔哈赤迁都辽阳。这是在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统治疆域不断增加和对大明发起进攻的强力举措下的又一次迁都。但仅仅4年时间,努尔哈赤目光又盯上了沈阳。他认为,沈阳无论是地理位置,经济补给,军事出击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力排众议,对大臣们说道:“沈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四通八达。在沈阳,往西征伐明朝,渡过辽河,通往明朝的路非常直,而且又近,可以省很多时间;往北征伐蒙古,两三天就可到达;往南征伐朝鲜,可以走清河路,行进较为便利。况且,沈阳附近有浑河和苏克素护河,从上游伐木顺流而下,木材用也用不完;沈阳附近多山,出游打猎可以打到更多的野兽。我已经考虑好了,决定迁都,你们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的都城又一次迁移了。努尔哈赤迁到沈阳之后,让八旗士卒都驻扎在沈阳城里,又招募能工巧匠,对沈阳城重加修筑,建造宫殿。中置大政殿,又名笃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后殿名清宁宫;东有翔凤楼,西有飞龙阁。又在大政殿左右盖了十王亭,即:右翼王、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左翼王、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十王亭在大正殿前排列整齐,威风凛凛,充分显示出后金的强大气势。在故宫的整体建筑中,称为东路。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五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城迎接前来沈阳的科尔沁部奥巴贝勒。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八月初,病势转危而死于,终年68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
继任者皇太极在大政殿右侧继续营建沈阳故宫,建有凤凰楼、永福宫等标志性建筑,此时期的建筑称为中路。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乾隆朝为盛。
赵义方夫妇和高兴武夫妇在凤凰楼前
从永福宫看凤凰楼
游览集合的时间快到了,西路的建筑还没看到,想着高老师还没见过藏书楼“四库全书”皇家四阁之一的文溯阁,我带着他穿过人流来到文溯阁。
文溯阁的建筑规模与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是一样的。
这是文溯阁的碑亭
沈阳故宫的建设,经历了158年,形成如今的规模,
出了沈阳故宫的大门,导游正等得着急。我的战友和赵老师夫妇热情地表示一起吃了午饭再走。高老师和我表示:谢谢了!有团餐,吃过了还要赶路。我们就此不舍地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