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十二日游第五天(27日)——镜泊湖瀑布
钱宝林
11:36分,我们到达镜泊湖瀑布景区。在景区进口处,有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碑碣“镜泊胜景”,他是八月十一来到这景区观光的,我们是7月27日来此观光的,时间相差无几。
我们依次地在这座题词碑前留影。这是高兴武。
距今4700年-8300年前,在今天的宁安县境内,地壳运动十分强烈频繁,发生了5次强烈火山活动,熔岩冷却后,像一座巨坝,把上游牡丹江水高高拦起,形成了熔岩堰塞湖——镜泊湖。
古时土著人名曰"发库",位于湖之北端。瀑布两侧悬崖巍峨陡峭,怪岩峥嵘。站在崖边向深潭望去,如临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斑驳的树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称"观瀑亭"。亭台至瀑布流口及北沿筑有铁环锁链护栏。正午时分,晴天丽日,阳光照向瀑布,色彩斑斓。我们冒着强烈的阳光照射,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汗水,惊叹其壮美的景色,心潮起伏难以抑制。曾有诗人为它留下"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浸岸秀"的优美诗篇。
瀑布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声震似虎如雷,荡人心魄。
吊水楼瀑布酷似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湖水在熔岩床面翻滚、咆哮,如千军万马之势向深潭冲来,然后从断岩峭壁之上飞泻直下,扑进圆形瓯穴之中。潭水浪花四溅,如浮云堆雪,白雾弥漫;又似银河倒泻,白练悬空。
赵大哥信得过我,这地儿不能照砸了。来,老钱给我照!
镜泊湖,镜泊湖瀑布,我们今日有缘,如此亲近。
我们提议照张合影。我求一位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给我们照。
那小伙儿挺够意思,用我的手机拍了不下10张。
从瀑布跌落处向下观望,水流浩荡,在河床上拥挤着向下奔流。
走到这儿,眼前的景色让我的脑海又一次展现出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它们跌落的情形虽不一样,但它们具有同样的中华气势和民族精神。
据考察证实,瀑布成因是镜泊湖火山群爆发时,喷发出的熔岩在流动进程中,接触空气的部分首先冷却成硬壳,而硬壳内流动的熔岩中尚有一部分气体仍未得到逸散,及至熔岩全部硬结后,这些气体便从硬壳中排除,形成许多气孔和空洞。这些气孔和空洞后又塌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熔岩洞。当湖水从熔岩洞的断面跌下熔岩洞时,便形成了十分壮观的瀑布。
董必武、叶剑英的观光诗。
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留名。
朱德、邓小平的题诗题词。
镜泊湖广场同样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