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杨帆
第11篇: 学汉字 解历史 正心态
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迹,改变着性格脾气。人们日常最关切的着眼点也凝聚在数个汉字,词汇上。比如静默,封控,核酸,隔离,密接,等等…。
有些字充实了新的含义 增加了使用频率。人们使用的时候还带有些许幽默。
例如,两个人见面的问答:
“你核酸了吗?”
“核了,阴着呢!”
特殊情况下的表述,经过简略,谁都明白,还隐含着乐观平和的心态。
今天咱们说一说“封”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封”的本义字是“丰”,甲骨文象形一株植物,一棵小树。旁边加上手,示意栽植树苗。造字的时期,国王给贵族,臣子分封土地,称为分土建国,简称“封建”。疆界上用栽树,再培上土,是动词,如“封土建国”,有时是名词,如“封建社会”,还做量词,如“一封信”。这就是封字的来历和惯常使用。
现在我们使用“封”字早已没有了古意。常做动词,“封闭”,“封锁”, “封控”,“解封”。疫情当中,“封控”是一种控制疫情传播,保护广大人民安全的有效措施。”很多人已经体会了“封控”是什么状态”?人口不流动,不聚集,分散,隔离,交通终止,社会呈现静默,空阔,有些聚集性生产劳动,不能进行。
“封控”是政令,是意志,是法律,是全民的统一和谐,步调一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局观,纪律观,凝聚力。
实践证明了中国抗疫最成功!
“解封”,是“封控”成功”的结果,是人们齐心奋斗的成就,人们盼望“解封”,这是胜利的庆祝,是欢欣,是自由,是合作,配合劳动的象征。是街道上又繁华起来的表象。“解封”才有大踏步地前进!
“封控”“解封”会成为社会常态,我们要学会适应动静之变,聚散之变,心态适应,行动适应,召之即来。
驱之即散,谱写一支新的生命进行曲!
另附诗一首:
封控感言
不觉封闭苦
闭门好读书
案头有党史
书架藏春秋
佳作无观止
诗歌背不休
偶尔写日记
历史笔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