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十二日游第10天(8月1日)——一路向北
钱宝林
一、参观知青博物馆
吃了午饭,我们上车继续行程。先是到了紧邻黑龙江的一处知青博物馆。
从1968年开始,5.4万知识青年踏上了高高的兴安岭。在人迹罕至的茫茫林海中,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用他们宝贵的青春铸就了“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为大兴安岭的开发,和共和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语录宣传画
不在城里吃闲饭。上山下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备战、备荒、为人民。
当年的结婚证
该馆以实物、图片、解说词为一体,将马灯、床铺、书信、皮袄、结婚证等,并用历史图片说话,将那段峥嵘岁月记载下来。重点反映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等城市知青在这里奋斗的艰辛历程。上山下乡运动虽然过去了50多年,但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标记的符号。
天上下着小雨,博物馆里面有些昏暗,展出的物品也一片陈旧,讲解员的深情解读,团友里有经受过知青经历的,睹物生情,唏嘘感叹,勾起了那段艰难的蹉跎岁月。
二、北极哨所
参观完知青博物馆,我们在雨中默默地上了大巴,好像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们的车子停在了北极哨所的大门外。由于哨所大门一直是关着的,向里望,看不见有哨所战士们走动。游客就只能在门口拍一些照片了。哨所后面就是黑龙江,而对岸有个红顶黄地的屋子,就是俄罗斯的哨所了。
2008年7月,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为哨所题字:北极哨所。
瞭望塔很高,整个塔为六面柱体,共七层,楼梯直通塔顶,塔顶面积为10平方米。最上面为了望塔楼,内部设有一高倍望远镜,哨所对岸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诺村,隔江远望,充满了异国风情。
三、金鸡之冠
3:30分,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从北极沙洲停车场下车,顺黑龙江向东北方向步行,要一直走到中国最北一家才能乘车返回北极村。
下车后,先在黑龙江江边的边境管理区碑前留影。
沿江向北,几个摩托车手正在庆祝到达金鸡之冠
高兴武夫妇在金鸡之冠下留影。
来到北国之北,又想到了南国的天涯海角,国之大啊!
看了这四个字,我们还老吗?
老夏两口子精神矍铄,倜傥潇洒。
一路上随处可见用楷、篆、隶、草等各种书体,王、柳、颜、米、蔡等各个流派,书写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石头上的“北”字,恍若进入“北”字的迷阵。据说有99块之多。
远远望见一个白色标志物,高耸入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巨无霸的“北”字,古篆书。其正下方便是中国最北的“北极点”。标识牌上镌刻的经纬度是:“东经122°20′43.48 E″“北纬53°29ˊ52﹒58 N”。
康香玲指着漠河北极村的地图位置说:我现在就在这儿!
我们的祖国多美丽。
一路走来,“北”随处可见。那么,北到底在哪呢?
请关注下期——还是在这个园子里,我找到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