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与古城
杨永军
城隍庙对于爱好旅游及集券人都不陌生,它是最能体现民族崇拜的一种文化符号,祈盼平安、剪凶除恶守护一方百姓的守护神,是地道接地气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主神之一,但是城隍庙只出现在建有城墙及护城河的古城之中,城系指周围的城墙,隍是环城的濠(护城河),所以古城之外见不到城隍庙,这就是与其他宗教场所不同之处,是宗教信仰独特的崇拜场所,城中古庙独居一席之地,为研究古城历史提供了佐证。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城隍庙建于三国 (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 而庙中供奉的那位神仙圣人,普遍的称呼就是城隍爷,要说这位大神具体名号说法不一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民众信奉的城隍神越加人格化,本土化及多样化,让民众普遍能接受认同的是已逝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古代衙署有保护地方百姓平安职责,建了城隍庙委托城隍爷 主宰一城百姓平安,官员上任首先要到城隍庙拜祭城隍爷求得神的庇护,唐时期城隍神信仰卓见滋盛, 宋代已列入国家祀典,有意思的是元、明、清城隍爷已有等级划分(王、公、侯、伯),京师、城隍封为福明灵王,府城、城隍为威灵公,州城、城隍为灵佑侯,县城、城隍为显佑伯,如同官品等级,这就是中华传统的宗教信仰载体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