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秀美的宋代方塔
张厚培
松江方塔,本名兴圣教寺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约900年,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方塔的特点是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形体犹似一位身着长裙,婷婷玉立的少女。形制与结构承袭唐代砖塔造型,体现出盛唐时代的建塔风格。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清代松江诗人黄霆的一首“竹枝词”是这样盛赞方塔的:“近海浮图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两句话就把方塔的艺术特色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关于方塔形体优美的由来,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北宋时,一位技艺高超的老木匠,被邀请来设计方塔。他参考了全国各地的宝塔,可还是无法构思出一个理想的塔型。一天, 这老木匠回家,见他生得苗条秀美,芳龄十八的女儿,在灶边烧饭,他看到身穿长裙的女儿在灶口边站起,火光辉映一个苗条的身影显现在白墙之上。老木匠发现,女儿细巧秀美的身材和随风飘逸的裙子展现了无比的美感。灵感随之而来,画出了婷婷玉立的方塔造型。造型端庄秀丽的方塔,美名很快的就在江南传了开来。
方塔神奇,千年不倒,精彩可期。方塔经历了900年漫长历史长河的淘漉,岁月的风尘没有侵蚀她秀丽的身躯,历史的烟云更遮挡不了其高雅的气质。原来松江方塔屹立千年而不倒,是与其科学而巧妙的构造是分不开的。
首先,在方塔塔体中,木材的料极多,除外部的楼梯、平座、塔檐、斗拱外,塔体内每层还设有木箍三道。这种做法在建筑中是被禁止的,因为建筑结构中(砖、石等材料间)不准夹有木质,因为木质易腐会造成建筑松垮。但方塔所有的留存木材(指宋代原物),都没有虫蛀、腐朽,连白蚁也没有,这是一个奇迹。方塔,在上千年风雨雷电考验中傲然而立,抵御了腐朽侵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的炸弹在方塔旁爆炸,当时,方塔周边被夷为平地,方塔却躲过了一劫 ,这又是一个奇迹。 据同济大学陈从周、鲁宾杰两位教授分析,木材肯定经过了防腐柔韧处理,千年不腐,炮轰不倒,肯定与之有关。
其次,在1974年方塔修缮时发现方塔塔基是用木桩打成的,先人利用木材特性“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两三年“的道理,成功地筑就了方塔,使方塔千年不倒,而且倾斜也很小。
再次,方塔的塔基与众不同,他向东南倾斜,西北角地最高处为40公分,而东南角却只有20公分,人站在塔中,会明显感到地面的倾斜。这难道是祖先们在建塔时地疏忽吗?其实这体现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因为松江东临大海,夏季东南风、台风比较多,因此塔基有意识地往东南方向倾斜。老木匠在建方塔之前,就研究了当地的气象、地质,以及塔形、材料、制作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方塔,可以想象这座塔的价值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