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竹文化(2)
古时紫竹院这里原是一片低洼的湿地,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开挖长河时,形成蓄水湖,成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明清时期湖边曾建“福荫紫竹院”,后已破败。1953年建为公园,仍以“紫竹院”名之。
过去传说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海紫竹林,这里一建有供奉观音的寺庙而得名。共栽有10余种竹子,16万余株,成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景取胜,深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
公园立意于竹文化传播,设计精邃,布局新颖。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暖风篁百花舒,夏荡轻舟荷花渡,秋高芦花枫叶丹,冬日瑞雪映松竹。
公园中部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报恩楼、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北部的筠石苑为后来所 兴建,黛瓦、棕柱、白粉墙,飞檐、翼、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独具江南特色,内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均以竹为主题。
公园有计划地植竹造景。逐渐形成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1971年后引进紫竹、筠竹等品种,至今有竹类50余品种40余万株,遍布园内,形成70余处大小竹林。当年从南方引来各种各色竹种,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寿星竹、金镶玉竹。园内所种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是分别从四川、福建、苏杭、日本等地引进的。尤其以紫竹为最有名气。公园以竹、石、树、溪流、建筑小品综合造园,形成“清凉罨秀”、“水竹坞”、“筠峡”、“翠池”、“友贤山馆”、“斑竹麓”、“松筠涧”、“竹深茯净”、“筠香楼”、“梦溪”等景观,其竹景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