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门券考
河北承德 高兴武
概要:本文通过对承德避暑山庄门券最早期(清光绪到民国年间)门券使用的查询考证,建国后山庄门券名称的沿革、山庄门券的更换、价格的调整、税务代码解读等内容的阐述,反映出承德避暑山庄门券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进入避暑山庄需要购买门券。门券既是进入山庄的凭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避暑山庄发展变化的见证。
避暑山庄最早的门券,应该在清代光绪年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有个俄国人叫波兹得涅耶夫,他编写了一本书叫《蒙古及蒙古人》,书中记载了他考察避暑山庄时的情况:“过去这座离宫是绝对不许参观的,从十来年前起,却可以参观了,但要预先从北京内务府得到参观券,把它交给本地的道台,再由道台派出官员引导参观离宫。”由此推断,最早的避暑山庄参观券应该出现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前后。
民国以后,开始有人凭参观券进入山庄游览了。1998年承德文史文库编委会编的《承德文史文库卷2》中张斌翀撰写的《最早的避暑山庄参观券》一文记录了民国二年(1913年)山庄对军人开放的流程,“各军官弁兵士有欲入园游览者,兵士须由该管官函告本署总务处第四科庶务室领取入园券。(亦即参观券)官长或亲至庶务室领取,或函领均可。”(原载民国二年(1913年)热河都统训令),这就是说如果军人有进入山庄游览的要求,是可以凭军官领取的参观券进入山庄的。
1860年咸丰皇帝为躲避英法联军从北京逃到避暑山庄,并于次年病死在避暑山庄。随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大清帝国经济的衰败,清政府下令,停止避暑山庄的一切修缮工程,打那以后避暑山庄便再无皇帝问津。由于民国战乱和日寇侵略,避暑山庄已经破败不堪,大多数建筑被夷为平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修缮维护,复建或修复了大部的景点和建筑,一个兼备南北方园林风格、古朴素雅、山水相依、野趣十足的避暑山庄回到人民的怀抱。
避暑山庄的门券名称基本是随着山庄管理机构名称的变化而变化。山庄正式对游人开放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的管理机构叫离宫管理处,一直到1966年,这期间门券的名称是“承德市离宫游览券”(图1)。1966年文革开始,在这个特殊时期,山庄改名为“承德市人民公园游览券”(图2)。1975承德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成立,山庄的门券名称改为“承德避暑山庄”(图3)。八十年代初期,山庄门券又恢复了“承德离宫参观券”(图4)的叫法。八十年代中期,是避暑山庄门券的最后一次更名,最终固定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名称。
图1 承德市离宫游览券
图2 承德市人民公园游览券 李国林提供
图3 承德避暑山庄简笔绘画券
图4 承德离宫参观券 李国林提供
避暑山庄所使用的门券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一样与时俱进。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们也没有闲钱去旅游,因此早期的山庄门券就比较简陋。那时使用的是文字券,三五厘米见方的纸片上印有名称、价格和注意事项,纸张薄而脆,不易保存。1975年后改为避暑山庄后使用单色彩绘券,券面印有山庄水心榭、金山等简笔画。避暑山庄门券彻底发生变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间相继印制了彩绘加山庄宝印券(一套四枚)、山庄匾券(图5)(一元至三十元)、背面为承德露露广告的山庄摄影券(图6)(一套五枚)、磁卡券(图7)(一套六枚)、银灰券(一套二枚)和工笔绘画券(图8)(一套四枚)。这期间正是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口袋开始鼓起来,国内国际旅游如火如荼,门券的形式、样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绘画券、摄影券、磁卡券应运而生。
图5 避暑山庄匾额券
图6 背面为承德露露广告的山庄匾额券
图7 山庄磁卡券
避暑山庄的门券设计大多都出自摄影名家、美术家之手。其中最受藏家追捧的当属银灰券,据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杨帆介绍,此券由承德避暑山庄研究所研究员、集美术家摄影家于一身的刘爱民设计,分全价、半价两枚。银灰色背景,使用繁体文字,以适应港澳台游客,左面山庄宝玺,右面山庄博物馆藏珍品“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意寓天下太平、社会祥和、五谷丰登。正中一枚为烟雨楼风光摄影,一枚为避暑山庄匾、铜狮和山庄城墙拼图(图9、10),门券背面配图康熙皇帝坐像,中英文景区简介,采用铜版纸印刷,设计简洁大方、美观漂亮,彰显皇家风范。避暑山庄工笔绘画券(图8)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承德著名画家萧玉田设计,其美术作品曾被军博等多家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并设计发行了四种以避暑山庄为主要内容的邮票。山庄工笔绘画券布局严谨,线条工整细腻,着色沉着高雅,门券藏家见了都爱不释手,是一枚具有避暑山庄风格特色的精美艺术品。
图8 山庄工笔绘画券
图9 山庄银灰摄影券全价票
图10 山庄银灰色摄影券半价票
山庄门券的价格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分钱到现在的130元,时间跨越六十多年。其中经历了三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三元、五元、六元、八元、十元、二十元、三十元、五十元、九十元、一百二十元、一百三十元、一百四十五元后又调为一百三十元的过程。承德市民的月票、季票、年票也从当初的三角(1982年)到现在五十元的经历。早期虽然只有三分钱,但是来山庄旅游的却寥寥无几,因为那个时候囊中羞涩。现在人们富裕了,每到旺季,山庄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时还需要限制入园人数。
其实门券也是一种发票,是游客纳税的收据。从2007年起,山庄门券采用全国新版普通统一发票代码形式,共20位编码,包括12位分类代码和8位发票号码,号码分成2行印在门券边缘。代码由1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于区分国、地税管辖、监制机关、印制年份、发票类别、印制批次、票种编码。当年避暑山庄门券印制了第一批新版代码门券(一套十二枚,含全价、半价票5枚,通票6枚,山庄博物馆1枚)。门券代码十二位,本文以213080751056山庄门券代码为例做具体解读,2代表地税,13代表河北,08代表承德,07代表印制年份,5为冠名发票,10为印制批次,代表此券已经印制了11次,56为门券顺序号(图11)。此后山庄门券相继又推出了代码摄影(纸板图12)、工笔绘画(纸板图13)等套券,这两批代码的第五位印制机关有变,代码为00,代表河北地税省局。
图11 山庄税务代码券
图12 山庄纸板摄影拼图券
图13 山庄纸板工笔绘画券
大凡门券收藏者都想得到一枚完整的藏品。有时我们外出旅游,就和检票员商量,希望能保留副券,或者给门券打孔注销。有的人好说话儿,可以保留一枚全品;有的人你越要他手下留情,他越撕你没商量,留下的只有懊恼。因此有的藏家购票后宁可不进景区,也要保留一枚完整的门券,着实叫售票员、检票员不理解。避暑山庄的检票方法不同,非常人性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对磁卡票实行了电子检票,以后又使用扫描二维码电子检票,游客进入景区后都能保留一张全品票,深得门券藏家的喜爱。
社会的发展总是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山庄的门券设计使用也是如此。2014年避暑山庄开始使用统一画面的二维码机打票,分旺季、平季两种。正面为工笔画山庄及周围寺庙全景图,右上角印有门券名称,右下角印有二维码,右半部为发票联。门券的背面为景区简介、门券种类、票价、进园人数、生效时间、二维码等门券要素,由专用计算机打印完成(图14、15)。藏家们认为失去了门券特有的欣赏艺术性和把玩趣味性,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收藏价值有限,门券仿佛又回到了六十年前山庄早期文字券的时代,但是也应该承认门券在印刷技术、纸张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图14 山庄机打券(正面)
图15 山庄机打券(反面)
现在山庄门券已经进入了无纸化时代,实名制购票,只要用手机扫描购票小程序,输入个人信息,顷刻之间即可完成,省时省力,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带给人们的方便。但是给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却带来无限遗憾,再没有新品入账。当然,没有了新门券,旧门券就更加珍贵,更有玩头儿,更受藏家的喜欢。
参考文献:
《蒙古及蒙古人》俄罗斯 波兹得涅耶夫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承德文史文库卷2》 承德文史文库编委会编
《避暑山庄档案精粹》 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