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大 白 菜
秦皇岛 刘振林
记得小时候,每年入冬前家里都要储备一堆大白菜,整整齐齐垛在屋里。那时经济条件差,农业生产也比较落后,大白菜是主要的越冬蔬菜。因为吃得太多了,所以难免产生抵触情绪,盼望着哪天能不再吃白菜了!后来参加工作了,经济条件也好些了,市场上的蔬菜种类也多了起来,真的就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吃大白菜。
后来到市里居住了,一次到菜市场买菜,听到有吆喝“小豆腐”的,以前只知道豆腐,却不知道什么是“小豆腐”,怀着好奇的心理到跟前看一下,原来是现磨现卖,原料不是心里料想的大豆,而是花生,卖家将熟的花生带水填到电石磨的注孔里,经石磨研磨,白色的糊状物就从两扇石磨中间的缝隙流下来,这就是吆喝的“小豆腐”。买的人还挺多,可能是好吃吧。于是问卖家怎么吃,卖家说熬着吃。觉得不麻烦,就买了一些,准备回家尝试一下。卖家称完了,我才想起问了一句:“用什么熬啊?”卖家说:“用大白菜熬。”听了卖家的话,我心里凉了一下,暗自问了一下自己:“能好吃吗?”但已经买了,就回家试试吧。结果出乎意料,真的很好吃:清香、开胃!我又想:用其它菜熬会不会更好吃?后来试了几次,才发现原来大白菜和小豆腐是“绝配”!从此我对大白菜的印象好了起来。
那时我已经开始收藏门券了,由于花木是我的主藏方向,白石老人是花鸟画大师,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门券上,所以我格外关注。一次遇到了一枚门券,画面是白石老人画的大白菜,虽然不是花木题材,可能就是由于上面的情结,还是把它收藏了,就是下面这枚门券(图1、图2)。这次浏览门券又看到了它,想起上面的事,觉着有些缘分,就停下来,想仔细研究一下它。
资料显示,这枚门券的正面是白石老人的一幅完整的《清白传家图》,未经裁截。原画大小136.5×33.5cm。为纸本卷轴,无年款。左边题款:余少时衡山陈世珠画菜小册秘藏之,此时不知归谁耳。白石画此感记之。题款下钤印:白石翁(白文)。画幅右下钤一枚闲章,印文:老夫也在皮毛类(白文)。这幅画是白石老人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作品,此时白石老人的绘画艺术已非常成熟,具备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了浓浓的农家气息,广泛拓展了绘画题材,在许多日常所见之物中寄寓了深层的精神内涵。大白菜是白石老人喜爱画的题材之一,他把菜叶的“青”和菜帮的“白”通过谐音,直抒胸臆,表达人品的清白。仅就这幅作品来看,老人在菜帮部位用墨较淡,但笔法精炼有力;菜叶部位则浓淡相宜,酣畅淋漓,颇显大白菜的青鲜之气。画面构图上,从上至下,六棵大白菜略呈曲线排布,疏密有致,颇有“传”的味道,表达了白石老人希望后辈为人处世坚持自然质朴、清清白白的真实内心写照,意味隽永。
欣赏完这枚门券,觉得大白菜更有“味道”了。又想起“小豆腐”的事,突发奇想,要给这道菜起个文雅的名字,就叫“一清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