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轶事(8)初见“狗不理”
最近一段时间,天冿狗不理包子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这也让我想起了与狗不理包子的一段往事。
有一年我和好友去天津,看风景淘门券之余,很想品尝一下津门的风味小吃。先找到了离鼓楼不远的耳朵眼儿炸糕。一看就是总店的标配,高大的楼房,门口还有炸糕制作售买的雕塑。没敢往楼里进啊,那样排场有点过大,再说我们留着肚子还要品尝狗不理包子。选择在窗口买了一些炸糕,吃到嘴里有两点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以为用耳朵眼儿命名,这个食物个头一定很小,结果比我们东北的炸糕还大呢。名扬中华的小吃一定能吃到忘了自己姓啥,结果感觉和我家胡同口的炸糕差不多。可能我说的比较玄乎,对它的期望值太高所致,一个炸榚能好吃到哪去,不过现在回味还是蛮有特点的。
到外地吃风味小吃,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吃总店的。再说好友以前已经吃过食品南街的分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形容每个包子上都有个红点,特别的香。
经过打听知道总店的大概位置,应该是在滨海路上吧。问了一对天津情侣,告诉我们在胡同里。他们走出几步,回头嘱咐我们:狗不理行看不行吃啊!
总店裝修的古色古香的,实际堂食的地方不算太大。一看价格确实让人咋舌,最便宜的75元一屉,配个小拼盘。出门在外可能有些小气,我们只要了一份,吃不饱用炸糕顶。说句公道话,狗不理包子真挺香,但让人吃时总想着价钱就不香了,咬一半包子就五元钱,嘴大点儿的一口就花十大元。狗不理为什么不景气,不是包子不济,问题出现在经营上,价格太吓人,包子和小菜分开卖,就能让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