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清帝的印章(读书札记)
钱宝林
近日,居家的日子,惟有上网和读书为乐。随手从书橱里找来券友冯春江老先生著述的《清帝避暑山庄印文注释》读起来,还是蛮有滋味的。欣赏了雍正、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的三枚印章,又详细阅读了注释,根据冯老的资料,把所思所感打字成篇,就是想与券友们共同分享。
“为君难”,这枚印章为寿山石质,长方形螭钮,篆书体,印面为椭圆形,两侧两条腾飞的升龙彰显出君主的威严。该印宽5.2cm,长8.6cm,通高4.5cm。雍正皇帝对为君难印文非常重视,不仅刻印还题写匾额,以体现他的为君之道。
关于为君难,古籍中《国语·晋语》、《论语·子路》都有论述。雍正是如何理解的呢?在位十三年,他常言为君之难:“科道所奏,朕若不加采纳,则以朕为不能受谏。若所言谬妄而稍为惩戒,则谓苛待言官,以杜谏之路。此为君之所以难也。”
雍正皇帝不仅刻制数方《为君难》小玺,钤于御笔墨迹,古书画上,以激励自己莫忘国君之职,而且题匾额悬于殿内,时刻警示。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二十二日,怡亲王允祥向宫中造办处交来雍正手书“为君难”匾字一张,并御书“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对联一副。根据雍正皇帝的旨意,该匾联各用整块玉刻制,不必镶边。这幅匾联道出了雍正的心声,也是他为君的信条。至今紫禁城养心殿内的西暖阁北墙上,还挂着雍正皇帝的手书的这幅对联,只是原来的“为君难”匾,被换成了“勤政亲贤”。雍正三年以后,把圆明园作为处理政务的地方,在“勤政亲贤”殿后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为君难”匾额。此殿是雍正接见臣僚,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进一步说明雍正对“为君难”的重视。
上面这方“为君难”印玺,是乾隆皇帝命造办处用青玉刻制的。正方形,直径11cm。乾隆对其有更深刻地理解:“夫为君难之意,孔子道人之言耳。而吾直以为皇考之言者何?且孔子非为君者,其云难,亦不过思其理而度其势,究未身历其境,而心亲其劳也。皇考禀内对之姿,行外王之道,质诸心得,验以躬行,故取孔子之言而铭之梠端,自警也。所以诏世世孙曾常凛此志以迓天庥,而基命宥密,永永无极也。”
乾隆对皇考刻“为君难”是为了“自警”有更深层的解读:“甄古今之得失,综政典之治乱。无知难而不兴之世,亦无不知难而不亡之朝。然而知难而非空言知其难而已,其必敕命谨几,明德修身,以立其本,惩忿窒欲,亲贤远倿,以正其施,凛凛焉!以谨对越而培永图,予故曰:大哉!王言示大清亿万斯年,家法大训也。”
这方印的含义同“敬胜怠”、“德日新”、“自强不息”等印文都是勉励自己勤于政务理念的。乾隆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可谓风光赫赫。
如果说乾隆皇帝的印文大气敦厚漂亮,那么,嘉庆皇帝的印文就显得小气多了。这方“为君难”印玺较小,直径3cm,方形,质地为墨精。嘉庆皇帝也尊崇祖传的“家法大训”,但其在位期间建树并不大。
乾隆帝禅位于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正式接班,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死后才掌握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颙琰打出“咸与维新”旗号,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嘉庆在位,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鸦片开始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中衰。
嘉庆在位二十五年(1820年),颙琰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
看起来,雍正在位十三年,以“为君难”治理朝政,虽然当了皇帝没再来过避暑山庄,但治国有效,国库丰盈。乾隆尊康熙、雍正祖训,达到了大清的鼎盛,他的“大清亿万斯年”的美梦,是由他的自大、自信、闭关所打破的,所酿成的苦果,造成中华民族的百年之灾。至于嘉庆的二十五年,治贪不利,民怨风起,外盗暗侵,已是有心而无力回天之术。
有空多读点书,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