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留藏
朱炼炼
年轻时,我别无嗜好,上班、看书、睡觉,一成不变。和老伴(那时叫小伴)结识后,方有了些许改变。她爱好邮票、火花,是那种对画片新奇的爱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爱好。准确地说叫曾经拥有过。好端端的猴票四方联,她生生地就把它撕开,一张一张送给了好友,一张都没留!后来知道价值不菲已后悔不已。
为了拥有新出的火花,我陪她逛过武汉的星火店,还在每次旅游中专程寻访当地的火花店。1987年我们旅行结婚,到胶东半岛及江浙转了一大圈,景点之外又遍寻火花店,甚至找到扬州第九怪季之光先生家里!幸亏季先生外出不在家,否则就跟定了他,而与门券无缘了。
旅行回来,想做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相册,就在相册里添加了多种元素,相片、简述、火花和门券等。浏览起来还满是那么回事,同时感觉,门券和相片放在一起更有意义、更有情趣,渐渐地移花接券了。火花和邮册全部压箱底了,多年都不想再看一眼。
在认识小伴之前,我也常出差,最远一次是北京、天津、沈阳和哈尔滨。因为出差任务轻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逛遍了所在城市的所有景点。然而,那时完全没有门券收藏的意识,和现在大多数游客一样,检过票以后,就随手扔进了垃圾箱。就算有看得舒服一点的门券,回家后也不知放到哪个旮旯里去了。
通过这次旅行结婚,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珍藏游过的门券,对亲戚朋友也多了一份出行前的嘱咐。对报上的新闻,也在条条块块中读出门券的相关信息来。东湖磨山有门券展,我们急急忙忙跑去参观,没有见到举办人;汉口集邮市场有人交换门券,又去,还是没有见着要找的人;汉阳古琴台门口也有门券交流的,再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古琴台前觅到了知音,通过券友薛纯(此君好多年不见踪影了)终于走进门券圈子。
要说引路人,薛纯不算,咱老伴才是地地道道的!正如标题之意,缘缘留藏,因为缘分才保留了这份收藏爱好。
老伴激发起我的爱好后,她基本退出了江湖。她平时不过问,只是旅游中又一时兴起,沉浸于旅游和门券的融合中。
武汉疫情不断,全市千万个社区推出千万种核酸卡。再一次拨动起老伴那兴奋的神经,每天骑行2公里,为每一套卡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