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的门券收藏引路人
川券委 张启慧
2015年4月26日,经我两位老同事介绍和宣传,我到成都宽巷子社区美术馆观看了规模宏大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门券展。不看不知道,一看惊喜到。真没想到门券还能这样做文章,这样品味。无数个门券专题赏心悦目,滋润心田。回家后,当时只想效仿这些作品,找点门券来制作点看图说话给孙女看,认为启蒙孙辈,别有风味!这就是我最初对门券的认识。
时光飞逝,两年过去了。我于2017年4月,经这两位老同事的介绍,正式加入了川券委。这两位老同事就是现在川券委的李凤荣和苏惠琼同志。她们经过多年在川券委的历练,现在李凤荣已是副秘书长,苏惠琼已是副会长了。她们精心制作的门券专题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李凤荣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苏惠琼的《西岭雪山》等。
我参加协会后,在川券委党支部的领导下,向会员们学习,制作了一些门券专题。曾参加过在乐山举办的四川省第四届旅游门券展。专题《方寸之间展书画》得了二等奖;《馆藏成都,一览千年》得了优秀奖。
说到引路人,除以上两位同志外,广义的引路人是川券委的党支部及其诸多个人。曾经的曾发义书记、刘才庚会长、杨建秘书长、还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会员。如:程国民先生的博物馆历时数年,办得有声有色。前往参观后令人惊叹,深感佩服佩服!还有郭维勤老先生,数年来精心制作了很多好专题。在无数次活动中,他们展示杰作,交流心得,接受讲评,使会员们都能从中受益。我从心底里赞美他们,认可他们都是我门券收藏的引路人。
门券收藏,确需引路人。引进门后则该自己踔厉前行,用门券作为一种介质讲好中国故事,宣传正能量。
我在乐山参展的专题《馆藏成都,一览千年》得了优秀奖,这还得益于杨建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引路。他建议我找参考资料,并送了我大部分所需要的门券,使我这个专题成功参展、获奖!引路人,无疑也!
漫漫收藏路,要出好作品,需要学无止境,更需一路有良师益友。以上诸位都是我的引路人,更是良师益友。在川券委这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收藏集体里,我知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