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缘券缘 难忘集券
钟 杰
说起我的门票收藏,少年时,和喜爱的画片、连环画等一样,旅游过后,如本市的赭山公园、广济寺等门票留作纪念珍藏着。1979年工作后,如笔者在单位外地出差江苏镇江、南京、上海、北京、山东青岛、济南等地参观学习,利用休息日游览了一些景点,也有和家人去杭州、庐山等外地旅游,珍藏了一些外地门票,留作纪念。因尤喜精美邮票,对集邮情有独钟,参加了单位和市集邮协会组织的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1996年后,为编组邮集,几次去南京邮市选购邮品,获知1997年5月31日全国第10届旅游门券收藏展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专程前往参观。
笔者观看了一部部编制精美的券集,深深的吸引着我,笔者曾编创邮集参加市邮展,当看到这些由门券编制的券集,有点激动,我想,门券也能创作成展集,展出的历史、文化、人物、风光名胜、建设成就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突出了门票文化,展现祖国壮丽山河的美。参观了此次展览,想起我旅游留作纪念的门票,进行了整理,珍藏了我的第一本门票册。
这之后,积极参加各地收藏活动,在交流中留心门票的广泛收集。在参加收藏品交流活动中,认识了南京张德赛老师、周昌林会长、董宁平老师、方文洲老师等南京师友,联系认识了我省高如九、李莉二位会长等省内券友,成为南京券协和省券协会员。每次参加南京券协和省券协活动,使门票藏品越来越丰富,门票收藏兴趣渐浓,只要有门票等收藏品交流活动定前往参加,如无锡是个好地方门券交流会、南京新春门券交流会,以及上海、江苏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都、徐州、浙江杭州、宁波、金华、仙居、绍兴、河北石家庄、北京、河南郑州、洛阳、江西南昌、湖北武汉、黄石、山西平遥、湖南醴陵和我省合肥、铜陵、淮南、蚌埠、淮北等地参会寻“宝”。不仅门票藏品倍增,还认识了全国各地券友,券友交往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仍有保持联系通讯交流,难忘在一起的快乐,珍藏了参会、交流珍贵影像。
集券、集邮有缘,笔者看重的是门票文化和集邮文化,丰富的知识,学无止境,深感只有勤奋好学,日积月累,才能获取新知识,提高集券、集邮收藏水平。
笔者在门票的收集、整理,欣赏的同时,并注重旅游门票书刊、旅游书籍文献的收集和学习。例如:订阅各券协编辑的门票刊物和门票书籍。选购《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旅游文物艺术》、《中国旅游资源》等旅游书刊文献的学习,在学习中勤于动笔,1997年前集邮文稿写的较多,而后又勤写旅游门票等鉴赏性方面的文稿在全国几十家收藏类报刊杂志刊登。刊发较多的有《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信息早报·收藏周刊》等。譬如:2001年6月18日《南京举办“欢乐五月”券展交流拍卖活动》一文刊登在《信息早报·收藏周刊》上。一篇写《小浪底风采》参观券发表在2002年7月11曰《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上。有一次在南京朝天宫附近的一所邮政支局内,购买了一枚《南京情侣园》牡丹邮资门票,写了《南京推出情侣园门票明信片》一文刊登在2001年2月14日《芜湖日报》上,这是我收藏的第一枚邮资明信片门票。积极创作券集参加省举办的首届门券展,并组织本市券友编创券集参展,均获优秀奖。组织本市券友活动和参加市、省、外地券活动。使本人集券再上新台阶。
2017年退休后,经过多年集券、集邮的收藏经验的积累,选定了门券收藏、学习等为退休后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确定目标,快乐生活。2017年4月后,参加门券收藏研究网、朝花网学习和参加举办的各项活动,和券友们在一起学习交流,向券友们学习,积极为券研网撰文,2017年4月—2022年11月30日已撰文展示144篇。在《门票研究》报、《门票研究》公众号、《四川旅游门券》、《江苏神游》、《河南门票》、《新乡门券》等发稿。撰写的二篇论文入选论文集。所取得的成果,深感门券收藏,只有不断虚心好学,持之以恒,积极藏研,辛勤付出,定有收获和成果。
挚爱门票收藏,不仅快乐,而且丰富了自己业余文化生活,增知受益,获得了身心健康,使笔者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正是:参会寻宝勤学乐,券研创作竞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