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上的“字”并非都出自名人名家
张 岩
门券作为景区的“名片”,券面上的文字一般会精心“包装”以提升景区的“身价”,有条件的首选名人名家的题字,通过名人效应抬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热度。
我老家的卦山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在晋中一带也颇有名气。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开放以来出过不少门票。其中,80年代中期(约1986年)由铅字版改为胶版门券时,券面上使用了一种书法题字“卦山天宁寺”(见图一),但是没有落款,从字体上看并非电脑艺术体,那么会是谁的字呢?
(图一)
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访了县史志办主任李大斌(李主任曾担任过卦山管委会主任),结果他也不清楚。但他向我推荐了一个人,原县文管所所长解光启。当我在老干部活动中心找到解老先生并说明来意时,他说这事有印象,应该是当时县文联的一名干部孙玉璧的字,并告诉我孙老师退休后去了一家民营企业供职,建议我最好找到他本人再确认一下。
经过一波小周折,我终于在县某民营企业的办公室内见到了孙玉璧老师。当我把门券册在他面前打开时,尽管提前有预约,但他还是被我这位“不速之客”惊讶到了。我简单地自我介绍过后就进入了门券题字的正题上。
孙老师回忆说,那时文联与文管所的办公室都挨着,同事们之间经常走动。一次文管所的同志说要在天宁寺新出的门票上选用书法题字,但还未确定下来。孙老师半开玩笑说“我给你们写一幅”,说罢摆开笔墨写下了“卦山天宁寺”五个大字。结果真就被文管所的同志们相中并拿去制了版,印上了门券。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会面结束时,我特意请孙老师在门券上签名留念!(见图二)
(图二)
就这样,一位普通干部的书法作品登上了卦山景区的门票上,并使用了两年时间。
1988年,卦山景区提价,门票改作3角,同时券面也重新设计,选用了段云先生的书法作品,从此走上了名人名家题字的路子。(见图三)
(图三)
2000年后,景区门票再次改版,选用了华国锋同志的“山形卦象”题字,一直至今未作改变。(见图四)
(图四)
尽管孙玉璧老师题字的门票在40年长河中微不足道,但一位普通人的字被选用在“省字号”景区门券上(2006年升为“国字号”),以及它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就足以载入地方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