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Ⅶ-49)
罗斌林
同仁,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自治州所辖县级市,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区,199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36座,其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
(“热贡艺术·隆务大寺门票”局部)
(隆务寺外景)
“热贡艺术”铜仁市的民间传统美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49,2009年热贡艺术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艺术作品主要种类有壁画、唐卡、堆绣、刺绣、泥佛像、木刻、木雕像、石刻、砖刻和建筑彩绘等绘画造型艺术。
一、壁画
壁画的作法: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绘制极工致的形象,画好后绷到墙柱上便成为“壁画”。
(壁画)
二、唐卡
唐卡,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最初可能是佛教徒随身携带的“行像”,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室内供奉的主要形式。唐卡的制作方法有绘画、缂丝、堆绣等。绘画唐卡的布面处理和绘制技法,与布壁画相似。缂丝唐卡主要出于内地宫庭的制作,以通经断纬的技术织出图案形象;堆绣唐卡技艺独特,系依据构图需要将彩色绸缎剪裁后垫以羊毛或棉花绣于布幔之上,不论用何种方法制作的唐卡,最后都经过一道“装裱”手续,即在画心四周镶缝锦缎,上下再装天地杆,
以便使用时张挂。
(唐卡)
三、堆绣
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的艺术。从技法上区分,它又分为“剪堆”和“刺绣”,热贡地区的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种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走兽、花鸟等,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式上,然后让颜色从浓到淡,依次粘堆。由于中间突出,故产生了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堆绣的取材大都是佛经故事,多以人物为主,一般不表现大场面。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粗犷中见细腻,由于主体佛像突出,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有较强的立体感。堆绣,是刺绣艺术的创新,是刺绣与浮雕的结合。
(堆绣)
四、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据说是萨迦时期由八思巴的弟子从内地引进到藏区。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连续或单独地印在布上或单独地印在纸上,作为经蟠或甲马,悬挂在屋前檐下、大街通衙,飞撒在深山险谷、茫茫草原,作为祈祷的吉祥物。藏族群众的经幡,不但悬挂方式有一定的讲究,而且经幡的颜色和排列顺序也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都不能随意的更改。最顶端的为蓝色,它象征着博大厚德的蓝天;接下来是白色,象征着绵软吉祥的白云;白色下面是红色的经幡,象征着生命的火焰;红色下面是绿色的经幡,象征着神圣洁净的水;最下面是黄色的经幡,象征着养育我们的大地。
(山谷经蟠)
(寺院经蟠)
五、石刻线画
石刻线画发端于15世纪初。其主要镌刻于卵石或石片上,分别涂成红色、白色、蓝色和黄色,堆在山麓或湖畔,俗称“玛尼堆”。并放有牛头骨,头骨上也刻有经文,可供信徒随时膜拜。玛尼堆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垒集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有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玛尼堆“多本”)
(玛尼堆“绵当”)
六、雕塑艺术
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泥塑最为发达。泥塑分为单色泥塑和彩塑,它是热贡雕塑的主体。泥塑艺术的成熟期约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塑像造型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又富于质感,既玲珑剔透,又雅致大方,色彩对比强烈又鲜艳协调,使单色泥塑和彩塑统为一体。热贡泥塑和寺院建筑相结合,力求表现其广泛的内容。塑像的取材范围也十分广泛,除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作为装饰纹样和陪衬物外,往往还根据佛教故事或经典的需要塑色彩形象,如奇谲多样、光怪陆离的护法神,青面金刚,马头红发的天神,有的骑狮坐象,舞枪弄棒,有的颈挂人头盖骨做的项链,狂怒舞蹈……神态各异使人敬畏。
(彩塑护法神)
七、建筑彩绘
热贡是藏式建筑彩画艺术的重要产地,作为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甚广。热贡地方建筑彩画不仅是附着建筑栋梁之上的艺术瑰宝,更是一项延续至今的传统技艺,热贡地方建筑彩画有独立的用色方法和颜料制作工艺,对其所用传统颜料进行科学检测结果表明,热贡地方建筑彩画所用颜料多为无机颜料;蓝色颜料主要是人造群青;绿色颜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绿土,显色物质为蒙脱石,将植物色染料加入当地所产的富镁蒙脱石中混合使用;红色颜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铁红(赭石类红土),通过焙烧富铁矿土来人工合成,材料来自于当地吾屯村所产红色赭石类粘土;黄色颜料主要矿物组成为密陀僧,硫磺及其他植物色染料制备而成;黑色颜料为碳黑;白色颜料主要为生石灰及氧化镁粉,并在其他颜料中广泛使用石灰及氧化镁粉作为调色颜料。
(热贡藏式建筑彩绘)
(“热贡艺术·隆务大寺门票”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