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民歌“开花调”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11—1)
山西 杨新渝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左权开花调更是不同于任何地区的民歌,他独树一帜自成脉络,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诗味浓郁,号称是黄土地“长”出来旋律。
左权民歌主要分为三类:大腔、杂曲、小调。大曲属套曲,曲调典雅,结构严谨,有序曲,正曲;杂曲又称山歌,劳作时随时可唱,格律自由,曲谱单一,即兴编唱;小调适合人们轻松劳作时哼唱。开花调是小调中的一种,是从小调中派生的一种独特的山歌艺术形式,故称“开花调”。 是左权民歌中的一朵奇芭。
擂台赛
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11—1。
2019年11月12日又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左权民歌汇
开花调运用“赋比兴”手法,还灵活采用夸张、谐音、双关、叠字等方法,以及方言的运用,随编、随唱灵活多变,因此流行甚广,易于传唱。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左权、和顺、武乡、襄垣等各县,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开花调言语简洁,深情感人。万物皆可“开花”。巧妙的运用明喻、暗语、偷喻、借语、等手法表现不好直说的话。上句起兴,下句点题,上句借开花,下句说情叙事。
所谓花,不仅植物可以开花,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均可开花,例:石头、苕帚、锅、玻璃、门搭等都可作比喻的东西来开花。
演出的照片
山西著名的民歌演唱家刘改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开花调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前是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8岁登台演唱开花调,至今活跃在舞台上。刘改鱼从小喜欢开花调,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和感悟用心演唱,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著名歌唱家。从村里唱到了县里,又把太行山里的开花调唱到了京城,开花调演唱中方言韵味十足的衬词唱句“啊呀呀呔”,成为刘改鱼的代称,广为流传。她几十年坚守自己的理念,接地气的“山土味”太行歌味,有造诣有追求善思考,在民歌演唱实践中感悟升华。作为传承人的她对来学习开花调的教学从不收费。指导研究开花调的大学生研究生,总是尽心竭力,一丝不苟。82岁的她仍然致力开花调的传承。
山西莲花落传人姚崇善跟随刘改鱼学习开花调
70年代刘改鱼和她所在山西省歌舞剧团,曾经到过我们企业进行过演出,那时轰动一时,为看她的演出几乎挤破俱乐部的门,那个年代也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要按现在说法我们也是她的粉丝。
刘改鱼老师演出的照片
在一位左权的好朋友引见下有幸拜见了刘改鱼老师,回想起来已是8年前的事,老夫妇两人住在省歌舞剧团的简陋的老房子里。房间不太,没有什么奢侈品家具,家中摆放陪伴她多年的钢琴,墙上悬挂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先生称谓,山西省文化部刘江部长题写的《桃花红,杏花白,杨柳青》的字幅。谈起开花调,她侃侃而谈,似乎是和我拉家常平易近人,一点大碗的架子都没有。当说起我专门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票时,她把手中唯一的一张她演出的门票送给了我,我只顾高兴了尽然忘了让刘改鱼老师签个名,至今后悔不已。下面是刘改鱼老师送我的那张门票。
刘改鱼82岁现在的照片
左权民歌后继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教授,发现的新秀石占明,如今唱遍大江南北。
石占明门票
左权盲人宣传队1938年成立,已有84年的历史。口传心授涌现出几代盲人艺术家,活跃在农村一线。田青教授觉得他们是用生命演唱的队伍,把他们带到北京,传承着原生态的声音,演出轰动了北京。愿左权民歌这枝原生态奇芭越开越鲜艳。
盲人宣传队节目单